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兽医蠕虫学论文

捻转血矛线虫热休克蛋白70和过氧化氢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4-40页
    第一章 捻转血矛线虫及捻转血矛线虫病第14-20页
        1 病原学第14-15页
            1.1 虫体形态特征第14页
            1.2 生活史第14-15页
        2 捻转血矛线虫病第15-16页
            2.1 临床症状第15页
            2.2 流行病学第15-16页
        3 捻转血矛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16-17页
            3.1 基因组研究第16页
            3.2 蛋白组研究第16-17页
        4 展望第17-18页
        参考文献第18-20页
    第二章 RNA干扰技术第20-34页
        1 RNAi的介绍第20-22页
        2 RNAi的作用机制第22-23页
        3 siRNA的设计第23-24页
        4 RNA干扰的应用第24-28页
            4.1 秀丽新杆线虫第24-25页
            4.2 果蝇第25-26页
            4.3 哺乳动物第26页
            4.4 寄生虫第26-28页
                4.4.1 锥虫第27页
                4.4.2 血吸虫第27页
                4.4.3 捻转血矛线虫第27-28页
        5 小结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4页
    第三章 热休克蛋白70和过氧化氢酶的相关研究第34-40页
        1 热休克蛋白70第34页
        2 过氧化氢酶第34-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第二篇 试验部分第40-88页
    第四章 捻转血矛线虫热休克蛋白70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第40-62页
        1 材料第41-43页
            1.1 试验动物和虫体第41页
            1.2 主要试剂第41页
            1.3 菌种和载体第41-42页
            1.4 主要仪器第42页
            1.5 主要溶液试剂的配制第42-43页
        2 方法第43-51页
            2.1 捻转血矛线虫成虫总RNA的提取第43-44页
            2.2 成虫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44-45页
            2.3 Hsp70基因的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45页
            2.4 Hsp70基因的扩增第45-46页
            2.5 pMD19-T-Hsp70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6-47页
                2.5.1 Hsp70目标基因片段的回收和纯化第46页
                2.5.2 pMD19-T-Hsp70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6页
                2.5.3 转化和鉴定第46-47页
            2.6 重组质粒pET28a-Hsp70的制备第47-48页
                2.6.1 感受态细胞BL21的制备第47-48页
                2.6.2 重组质粒pMD19-T-Hsp70和pET28a的提取第48页
                2.6.3 重组质粒pET28a-Hsp70的构建第48页
                2.6.4 重组质粒pET28a-Hsp70的鉴定第48页
            2.7 重组蛋白Hsp70的表达第48页
            2.8 Hsp70重组蛋白的纯化第48-49页
            2.9 Hsp70重组蛋白浓度的测定第49页
            2.10 抗血清的制备第49页
            2.11 Western blot分析第49页
            2.12 重组蛋白Hsp70与山羊PBMC的结合第49-50页
            2.13 重组蛋白Hsp70对山羊PBMC分泌NO功能的影响第50页
            2.14 Hsp70在捻转血矛线虫成虫中的定位第50-51页
        3 结果第51-58页
            3.1 Hsp70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第51-53页
                3.1.1 Hsp70基因的扩增第51-52页
                3.1.2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sp70的双酶切鉴定第52-53页
            3.2 重组质粒pET28a-Hsp70表达、分布及纯化第53-54页
            3.3 Western blot分析第54-55页
            3.4 重组蛋白Hsp70与山羊PBMC的结合试验第55-56页
            3.5 重组蛋白Hsp70对山羊PBMC分泌NO功能的影响第56-57页
            3.6 Hsp70在捻转血矛线虫成虫中的分布第57-58页
        4 讨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第五章 捻转血矛线虫过氧化氢酶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第62-76页
        1 材料第62页
        2 方法第62-64页
            2.1 捻转血矛线虫成虫cDNA的合成第62-63页
            2.2 catalase基因的引物设计与合成第63页
            2.3 catalase基因的扩增第63页
            2.4 pMD19-T-catalase重组质粒的构建第63页
            2.5 重组质粒pET28a-catalase的构建第63页
            2.6 重组蛋白catalase的表达第63页
            2.7 重组蛋白catalase的纯化、浓度测定及血清制备第63页
            2.8 Western blot分析第63-64页
            2.9 重组蛋白catalase的酶活性分析第64页
            2.10 catalase重组蛋白对山羊PBMC分泌NO功能的影响第64页
            2.11 重组蛋白catalase与山羊PBMC的结合试验第64页
            2.12 catalase在捻转血矛线虫成虫中的定位第64页
        3 结果第64-72页
            3.1 catalase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第64-66页
                3.1.1 catalase基因的扩增第64-66页
                3.1.2 重组质粒pET28a-catalase的双酶切鉴定第66页
            3.2 重组质粒pET28a-catalase表达、分布及纯化第66-68页
            3.3 Western blot结果第68页
            3.4 重组蛋白catalase在体外酶活性的检测第68-69页
            3.5 重组蛋白catalase对山羊PBMC分泌NO功能的影响第69-70页
            3.6 重组蛋白catalase与山羊PBMC的结合第70-71页
            3.7 catalase在捻转血矛线虫成虫中的分布第71-72页
        4 讨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第六章 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捻转血矛线虫活化第3期幼虫Hsp70基因的转录第76-88页
        1 材料第77-78页
            1.1 试验动物第77页
            1.2 试验材料第77页
            1.3 试剂第77-78页
            1.4 主要仪器第78页
        2 方法第78-82页
            2.1 siRNA的设计及合成第78-79页
            2.2 用于荧光定量PCR的引物第79页
            2.3 siRNA干扰活化3期幼虫第79页
            2.4 干扰后活化3期幼虫总RNA的提取第79页
            2.5 干扰后活化3期幼虫cDNA的合成第79-80页
            2.6 RT-PCR引物扩增效率验证试验第80-81页
            2.7 Hsp70基因RT-PCR反应体系第81页
            2.8 Applied Biosystems 7500反应程序的设定第81-82页
        3 结果第82-83页
            3.1 Hsp70 RT-PCR引物扩增效率验证试验第82页
            3.2 siRNA干扰Hsp70后体外转录水平第82-83页
        4 讨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全文总结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视化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LAMP法的建立及其对流行状况的初步调查
下一篇:高精料日粮对反刍动物乳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日粮中添加丁酸钠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