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1章 商业秘密法定赔偿制度概述 | 第12-24页 |
| 1.1 商业秘密的含义、特征及侵权赔偿方式 | 第12-14页 |
| 1.2 商业秘密法定赔偿的含义、特征及适用优势 | 第14-17页 |
| 1.2.1 法定赔偿的概念 | 第14-15页 |
| 1.2.2 商业秘密法定赔偿制度的规范分析 | 第15-17页 |
| 1.3 商业秘密法定赔偿制度的特征 | 第17-21页 |
| 1.3.1 法定性 | 第17-18页 |
| 1.3.2 灵活性 | 第18-19页 |
| 1.3.3 补充性 | 第19-20页 |
| 1.3.4 数额限定性 | 第20-21页 |
| 1.4 商业秘密法定赔偿制度的优势 | 第21-24页 |
| 第2章 商业秘密法定赔偿制度的法理分析 | 第24-30页 |
| 2.1 一项制度还是一种计算方法的问题 | 第24-25页 |
| 2.2 惩罚性赔偿还是补偿性赔偿的问题 | 第25-30页 |
| 2.2.1 惩罚性赔偿概述 | 第25-27页 |
| 2.2.2 惩罚性赔偿在商业秘密法定赔偿制度中的适用 | 第27-28页 |
| 2.2.3 商业秘密法定赔偿制度引入惩罚性赔偿的价值 | 第28-30页 |
| 第3章 商业秘密法定赔偿制度在司法适用中的不足 | 第30-38页 |
| 3.1 商业秘密法定赔偿制度适用条件的不足 | 第30-34页 |
| 3.1.1 一般适用条件 | 第30-31页 |
| 3.1.2 特殊适用条件 | 第31-32页 |
| 3.1.3 不适用条件 | 第32-34页 |
| 3.2 商业秘密法定赔偿制度赔偿模式的不足 | 第34-35页 |
| 3.3 商业秘密法定赔偿制度参考因素的不足 | 第35-38页 |
| 第4章 我国商业秘密法定赔偿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38-48页 |
| 4.1 在立法模式上 | 第38页 |
| 4.2 在适用条件上 | 第38-39页 |
| 4.3 在用法定赔偿制度的参考因素上 | 第39-43页 |
| 4.3.1 客观因素 | 第40-42页 |
| 4.3.2 主观因素 | 第42-43页 |
| 4.4 在商业秘密法定赔偿数额确定模式上 | 第43-45页 |
| 4.5 在商业秘密法定赔偿模式上 | 第45-48页 |
| 结语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4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