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7-14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 ·关于政策执行偏差的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 ·关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研究思路、方法及设计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设计 | 第13页 |
| ·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角度 | 第13-14页 |
| 第2章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相关理论的一般研究 | 第14-23页 |
| ·公共政策执行相关概念 | 第14-18页 |
| ·公共政策 | 第14-15页 |
| ·公共政策执行 | 第15-16页 |
|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 第16页 |
|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 | 第16-18页 |
| ·公共政策执行相关理论和理论模式 | 第18-21页 |
| ·公共政策执行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 | 第20-21页 |
| ·关于大学生村官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 ·大学生村官 | 第21-22页 |
| ·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目标群体 | 第22-23页 |
| 第3章 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3-33页 |
| ·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定的背景 | 第23-24页 |
| ·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需求 | 第23页 |
| ·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 第23-24页 |
| ·大学生村官政策目标分析 | 第24-26页 |
|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 | 第26-29页 |
|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过程 | 第27-29页 |
| ·大学生村官政策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 ·大学生村官政策取得的积极成果 | 第29-30页 |
| ·大学生村官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 第4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 第33-44页 |
| ·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表现 | 第33-36页 |
| ·照搬式政策执行 | 第33-34页 |
| ·附加式政策执行 | 第34页 |
| ·曲解式政策执行 | 第34-35页 |
| ·象征式政策执行 | 第35-36页 |
| ·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分析 | 第36-44页 |
| ·因素之一——政策本身 | 第37-41页 |
| ·因素之二——政策执行主体 | 第41-42页 |
| ·因素之三——政策目标群体 | 第42页 |
| ·因素之四——政策环境 | 第42-44页 |
| 第5章 化解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偏差的措施 | 第44-57页 |
| ·完善政策本身 | 第44-50页 |
| ·政策合法化 | 第44-45页 |
| ·完善配套措施 | 第45-50页 |
| ·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认同感 | 第50-51页 |
| ·促进政策目标群体准确认知政策 | 第51-52页 |
| ·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 第52-57页 |
| ·管理体制支持 | 第53页 |
| ·资金投入支持 | 第53-54页 |
| ·思想舆论支持 | 第54页 |
| ·高校支持 | 第54-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 附录A 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问卷 | 第62-66页 |
| 附录B 对乡镇干部/村干部/村民的访谈提纲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