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用户专用工程成本费用量化及其定价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8-11页
        1.1.1 国内外用户输电工程现状第9-10页
        1.1.2 国内用户专用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第10-11页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其意义第11-12页
    1.3 本论文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基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专用工程费用量化研究第14-39页
    2.1 专用工程费用量化分析第14-16页
        2.1.1 相关性分析原理第14-15页
        2.1.2 样本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第15-16页
    2.2 基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费用量化模型第16-29页
        2.2.1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第17-26页
        2.2.3 基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第26-29页
    2.3 现有专用工程费用量化方法的对比分析第29-34页
        2.3.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量化模型第29-31页
        2.3.2 静态灰色理论量化模型第31-32页
        2.3.3 支持向量机量化模型第32-34页
    2.4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的研究第34-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基于损失函数优化的支持向量归机的工程费用量化研究第39-50页
    3.1 基于损失函数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机第39-43页
    3.2 基于损失函数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机的鲁棒性分析第43-48页
        3.2.1 基于原始样本数据的RSVR鲁棒性分析第44-46页
        3.2.2 基于添加噪声的样本数据的RSVR鲁棒性分析第46-48页
    3.3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现有用户专用工程输电定价方法比较分析第50-59页
    4.1 基于回报率的定价方法第50-54页
        4.1.1 管制模型第50-51页
        4.1.2 成本管制第51页
        4.1.3 资产管制第51-52页
        4.1.4 收益管制第52-54页
    4.2 基于业绩的定价方法第54-56页
        4.2.1 收入上限管制法第54-55页
        4.2.2 价格上限管制方法第55页
        4.2.3 标尺竞争模型第55-56页
    4.3 两种定价方法的比较第56-57页
        4.3.1 基于投资回报率定价方法的特点第56-57页
        4.3.2 基于业绩定价方法的特点第57页
    4.4 绩效标杆输电定价方法的提出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基于绩效标杆的专用工程输电定价方法的研究第59-73页
    5.1 基于绩效标杆的专用工程定价方法可行性分析第59-61页
        5.1.1 输电定价的政策现状第59页
        5.1.2 绩效标杆电价在上网侧的应用分析第59-60页
        5.1.3 绩效标杆定价方法在输电环节的应用分析第60-61页
    5.2 专用工程线路效率评定第61-65页
        5.2.1 DEA理论基础第61-62页
        5.2.2 DEA模型设计第62-63页
        5.2.3 运用DEA方法对专用工程进行效率评价第63-65页
    5.3 标杆专用工程输电价的制定第65-67页
        5.3.1 专用工程的投资回报率的核定第66-67页
        5.3.2 成本的核定第67页
        5.3.4 税金标准的核定第67页
    5.4 算例分析第67-69页
        5.4.1 基础数据第67页
        5.4.2 准许收益的计算第67-68页
        5.4.3 折旧费与运行维护费第68页
        5.4.4 实例计算第68-69页
    5.5 电价的敏感性分析第69-71页
        5.5.1 投资回报率对专用工程容量电价的影响第69-70页
        5.5.2 折旧率对专用工程电价的影响第70-71页
    5.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1 全文总结第73页
    2 研究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个人简历第80-8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发电厂运行班组激励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