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碳足迹的相关理论 | 第18-24页 |
2.1 碳足迹基础理论 | 第18-20页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页 |
2.1.2 低碳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2.1.3 生态足迹理论 | 第19-20页 |
2.2 能源消费碳足迹的计算与评估方法 | 第20-24页 |
2.2.1 能源消费碳足迹计算方法 | 第20-22页 |
2.2.2 其他相关指标计算 | 第22页 |
2.2.3 碳排放等级评估 | 第22-24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4-30页 |
3.1 山西省自然环境概况 | 第24-26页 |
3.2 山西省经济概况 | 第26-28页 |
3.3 山西省能源资源概况 | 第28-30页 |
4 山西省碳足迹分析 | 第30-46页 |
4.1 山西省能源消耗概况 | 第30-33页 |
4.1.1 各种能源消耗量 | 第30-32页 |
4.1.2 各种能源消耗量占能源总量的百分比 | 第32-33页 |
4.2 碳足迹分析 | 第33-46页 |
4.2.1 能源消费碳足迹 | 第33-36页 |
4.2.2 碳承载力分析 | 第36-37页 |
4.2.3 净碳足迹分析 | 第37-42页 |
4.2.4 各产业碳足迹分析 | 第42-44页 |
4.2.5 碳排放等级评估 | 第44-46页 |
5 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48页 |
5.1 能源消耗结构和数量 | 第46-47页 |
5.2 产业结构 | 第47页 |
5.3 碳足迹强度 | 第47页 |
5.4 经济发展 | 第47页 |
5.5 人口规模 | 第47-48页 |
6 山西省碳减排措施 | 第48-50页 |
6.1 优化产业结构 | 第48页 |
6.2 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48-49页 |
6.3 植树造林 | 第49页 |
6.4 提高居民低碳消费意识 | 第49页 |
6.5 加强节能减排法制建设 | 第49-50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50-52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7.2 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