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

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技术路线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第16-18页
        1.4.1 主要内容第16页
        1.4.2 创新点第16-18页
2 碳足迹的相关理论第18-24页
    2.1 碳足迹基础理论第18-20页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页
        2.1.2 低碳经济理论第18-19页
        2.1.3 生态足迹理论第19-20页
    2.2 能源消费碳足迹的计算与评估方法第20-24页
        2.2.1 能源消费碳足迹计算方法第20-22页
        2.2.2 其他相关指标计算第22页
        2.2.3 碳排放等级评估第22-24页
3 研究区概况第24-30页
    3.1 山西省自然环境概况第24-26页
    3.2 山西省经济概况第26-28页
    3.3 山西省能源资源概况第28-30页
4 山西省碳足迹分析第30-46页
    4.1 山西省能源消耗概况第30-33页
        4.1.1 各种能源消耗量第30-32页
        4.1.2 各种能源消耗量占能源总量的百分比第32-33页
    4.2 碳足迹分析第33-46页
        4.2.1 能源消费碳足迹第33-36页
        4.2.2 碳承载力分析第36-37页
        4.2.3 净碳足迹分析第37-42页
        4.2.4 各产业碳足迹分析第42-44页
        4.2.5 碳排放等级评估第44-46页
5 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第46-48页
    5.1 能源消耗结构和数量第46-47页
    5.2 产业结构第47页
    5.3 碳足迹强度第47页
    5.4 经济发展第47页
    5.5 人口规模第47-48页
6 山西省碳减排措施第48-50页
    6.1 优化产业结构第48页
    6.2 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48-49页
    6.3 植树造林第49页
    6.4 提高居民低碳消费意识第49页
    6.5 加强节能减排法制建设第49-50页
7 结论和展望第50-52页
    7.1 主要结论第50-51页
    7.2 展望第51-52页
致谢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策环评制度功能保障研究
下一篇:鸡粪堆肥中磺胺甲噁唑降解规律及其微生态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