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家庭养老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1.1.3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4-15页 |
1.4 数据和方法 | 第15-17页 |
1.4.1 数据来源 | 第15-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1.1 家庭角色理论 | 第19-20页 |
2.1.2 传统孝道文化 | 第20页 |
2.1.3 夫妻相对资源理论 | 第20页 |
2.1.4 代际支持理论 | 第20-21页 |
2.2 国外的养老研究 | 第21页 |
2.3 国内的养老研究 | 第21-22页 |
2.3.1 一般人群 | 第21-22页 |
2.3.2 农民工 | 第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5页 |
3 农民工家庭养老的现状分析 | 第25-37页 |
3.1 家庭养老总体状况 | 第25页 |
3.2 经济支持与基本特征 | 第25-29页 |
3.2.1 个体特征与经济支持 | 第25-27页 |
3.2.2 父母情况与经济支持 | 第27-28页 |
3.2.3 流动特征与经济支持 | 第28-29页 |
3.3 情感支持与基本特征 | 第29-32页 |
3.3.1 个体特征与情感支持 | 第29-30页 |
3.3.2 父母情况与情感支持 | 第30-32页 |
3.3.3 流动特征与情感支持 | 第32页 |
3.4 生活照料 | 第32-35页 |
3.4.1 个体特征与生活照料 | 第32-34页 |
3.4.2 父母情况与生活照料 | 第34页 |
3.4.3 流动特征与生活照料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农民工家庭养老的单因素分析 | 第37-49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7-39页 |
4.2 家庭特征与经济支持 | 第39-41页 |
4.2.1 家庭角色与经济支持 | 第39-40页 |
4.2.2 夫妻相对资源与经济支持 | 第40-41页 |
4.2.3 孝道观念与行为与经济支持 | 第41页 |
4.3 家庭特征与情感支持 | 第41-43页 |
4.3.1 家庭角色与情感支持 | 第41-42页 |
4.3.2 夫妻相对资源与情感支持 | 第42-43页 |
4.3.3 孝道观念与行为与情感支持 | 第43页 |
4.4 家庭特征与生活照料 | 第43-46页 |
4.4.1 家庭角色与生活照料 | 第43-44页 |
4.4.2 夫妻相对资源与生活照料 | 第44页 |
4.4.3 孝道观念与行为与生活照料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5 农民工家庭养老的多因素分析 | 第49-59页 |
5.1 变量设置 | 第49-51页 |
5.1.1 因变量 | 第49页 |
5.1.2 自变量 | 第49-50页 |
5.1.3 控制变量 | 第50-51页 |
5.2 模型选择 | 第51-52页 |
5.2.1 Ordinal模型 | 第51页 |
5.2.2 OLS模型 | 第51-52页 |
5.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2-58页 |
5.3.1 经济支持 | 第52-53页 |
5.3.2 情感支持 | 第53-55页 |
5.3.3 生活照料 | 第55-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0-61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