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邀请函现状分析 | 第11-16页 |
1.2.1 邀请函的使用现状 | 第11-13页 |
1.2.2 邀请函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2.3 国内外优秀邀请函案例的对比分析 | 第13-16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方法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8页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 第16-17页 |
1.3.2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7页 |
1.3.3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1.4.1 满足用户“存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 第18页 |
1.4.2 提升邀请函APP信息的易读性和易记性 | 第18页 |
1.4.3 为邀请函中多样化表现方法提供方向和依据 | 第18-19页 |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性 | 第19-20页 |
第2章 邀请函的概述 | 第20-29页 |
2.1 邀请函的定义 | 第20页 |
2.2 邀请函的分类 | 第20-22页 |
2.2.1 生日邀请函 | 第20页 |
2.2.2 聚会邀请函 | 第20-21页 |
2.2.3 婚礼邀请函 | 第21页 |
2.2.4 商务邀请函 | 第21-22页 |
2.3 邀请函的发展 | 第22-23页 |
2.4 邀请函的制作原则 | 第23-24页 |
2.5 受邀人员心理特征 | 第24-27页 |
2.5.1 受邀人员群体分析 | 第24-25页 |
2.5.2 受邀人员在浏览邀请函过程中的心理分析 | 第25-27页 |
2.6 邀请函的设计对受邀人员心理的引导 | 第27-29页 |
第3章 邀请函APP中多样化表现方法 | 第29-36页 |
3.1 串联法 | 第29-31页 |
3.2 替换法 | 第31-33页 |
3.3 夸张法 | 第33-36页 |
第4章 邀请函设计中多样化表现应用 | 第36-61页 |
4.1 生日邀请函的多样化表现方法 | 第36-48页 |
4.2 聚会邀请函的多样化表现方法 | 第48-54页 |
4.3 婚礼邀请函的多样化表现方法 | 第54-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