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8页 |
1.1 蛇足石杉简介 | 第8页 |
1.2 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活性次生代谢产物 | 第8-9页 |
1.3 天然色素 | 第9-10页 |
1.4 苝醌类化合物 | 第10-13页 |
1.4.1 苝醌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 | 第10-11页 |
1.4.2 竹红菌素 | 第11-12页 |
1.4.3 痂囊腔菌素 | 第12-13页 |
1.5 竹黄菌发酵产苝醌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5.1 竹黄菌概述 | 第13页 |
1.5.2 竹红菌素等苝醌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调控 | 第13-16页 |
1.6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苝醌类化合物HPLC检测方法建立及含量测定 | 第18-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1 供试菌株 | 第18页 |
2.1.2 材料与试剂 | 第18页 |
2.1.3 仪器与设备 | 第18-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2.2.1 标准液的配制 | 第19页 |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19页 |
2.2.3 色谱柱的选择 | 第19页 |
2.2.4 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19-20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0-26页 |
2.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20-21页 |
2.3.2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21页 |
2.3.3 HPLC检测方法验证实验 | 第21-24页 |
2.3.4 分光光度计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碳、氮源和无机盐对Slf14苝醌类化合物的发酵优化及组分调控 | 第28-4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3.1.1 供试菌株 | 第28页 |
3.1.2 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3.1.3 仪器与设备 | 第28-29页 |
3.1.4 培养基 | 第2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3.2.1 种子制备 | 第29页 |
3.2.2 摇瓶培养 | 第29-30页 |
3.2.3 菌体干重的测定 | 第30页 |
3.2.4 苝醌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30页 |
3.2.5 苝醌类化合物总量及其组成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3.2.6 Shiraia sp. Slf14液体培养过程曲线的绘制 | 第30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0-42页 |
3.3.1 Shiraia sp. Slf14生长规律研究 | 第30-32页 |
3.3.2 碳源对Shiraia sp. Slf14苝醌类化合物的发酵优化及组分调控 | 第32-35页 |
3.3.3 氮源对Shiraia sp. Slf14苝醌类化合物的发酵优化及组分调控 | 第35-38页 |
3.3.4 无机盐对Shiraia sp. Slf14苝醌类色素的发酵优化及组分调控 | 第38-40页 |
3.3.5 发酵培养基正交设计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氨基酸、维生素对Slf14苝醌类化合物的发酵优化及组分调控 | 第44-52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4.1.1 供试菌株 | 第44页 |
4.1.2 材料与试剂 | 第44-45页 |
4.1.3 仪器与设备 | 第45页 |
4.1.4 培养基 | 第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5-49页 |
4.3.1 氨基酸种类对菌体的生长及苝醌类化合物总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2 氨基酸种类对菌体产苝醌类化合物组成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3 维生素种类对菌体生长及苝醌类化合物总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4 维生素种类对菌体产苝醌类化合物组成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