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有害信息的刑法规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论文结构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网络有害信息概述 | 第15-20页 |
2.1 网络有害信息的概念与范围 | 第15-17页 |
2.1.1 网络有害信息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网络有害信息的范围 | 第16-17页 |
2.2 网络有害信息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7-18页 |
2.2.1 网络有害信息与有害数据 | 第17-18页 |
2.2.2 网络有害信息与不良信息 | 第18页 |
2.2.3 网络有害信息与网络虚假信息 | 第18页 |
2.3 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特征 | 第18-20页 |
第3章 网络有害信息刑法规制的原则与标准 | 第20-29页 |
3.1 刑法规制的基本原则 | 第20-23页 |
3.1.1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原则 | 第20-21页 |
3.1.2 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 第21-22页 |
3.1.3 言论自由均衡原则 | 第22-23页 |
3.2 刑法规制的具体标准 | 第23-26页 |
3.2.1 有害性标准 | 第23-25页 |
3.2.2 严重性标准 | 第25-26页 |
3.3 网络有害信息的刑法规制范围 | 第26-29页 |
第4章 网络有害信息刑法规制的现状及其缺憾 | 第29-38页 |
4.1 网络有害信息刑法规制现状 | 第29-31页 |
4.1.1 现有刑法罪名概览 | 第29-30页 |
4.1.2 刑法规制现状描述 | 第30-31页 |
4.2 网络有害信息刑法规制的整体特征 | 第31-32页 |
4.3 当前网络有害信息刑法规制的缺憾 | 第32-38页 |
4.3.1 规制范围过于狭窄 | 第32-33页 |
4.3.2 虚假信息规制的不科学性 | 第33-35页 |
4.3.3 司法解释存在越权现象 | 第35-36页 |
4.3.4 对网络言论自由的妨碍 | 第36-38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网络有害信息刑法规制的建议 | 第38-44页 |
5.1 立法建议 | 第38-41页 |
5.1.1 更新刑法理念实行适度犯罪化 | 第38-39页 |
5.1.2 完善规制手段扩大刑法保护范围 | 第39-40页 |
5.1.3 增设普通条款预留保护空间 | 第40-41页 |
5.2 司法建议 | 第41-44页 |
5.2.1 严守罪刑法定谨慎动用刑罚 | 第41页 |
5.2.2 正确解释法律防止解释越权 | 第41-42页 |
5.2.3 均衡言论自由彰显人权保障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