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怀旧心理体验及其功能研究--三个世代间的对比分析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第14-18页
    1.2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3 研究问题第19-20页
    1.4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4.1 理论意义第20-21页
        1.4.2 实践意义第21页
    1.5 名词解释第21-23页
        1.5.1 怀旧第21页
        1.5.2 怀旧心理体验第21-22页
        1.5.3 世代第22页
        1.5.4 方法目的链第22-23页
    1.6 研究限制第23-24页
        1.6.1 研究工具之限制第23页
        1.6.2 研究对象之限制第23页
        1.6.3 研究者本身之限制第23-24页
2 文献综述第24-31页
    2.1 怀旧的定义第24-26页
    2.2 怀旧的类型第26-27页
        2.2.1 根据怀旧的层面来分第26页
        2.2.2 根据怀旧的来源来分第26-27页
        2.2.3 根据怀旧的维度来分第27页
    2.3 怀旧的功能第27-28页
        2.3.1 怀旧能够强化正性的自我第27-28页
        2.3.2 怀旧能够增强社会联系第28页
        2.3.3 怀旧是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来源第28页
        2.3.4 怀旧有助于自我认同的形成第28页
    2.4 怀旧的研究方法第28-29页
        2.4.1 内容分析法第28-29页
        2.4.2 问卷调查法第29页
        2.4.3 实验法第29页
    2.5 世代的研究第29-31页
3 研究架构与方法第31-37页
    3.1 研究架构第31-33页
    3.2 研究方法第33-36页
        3.2.1 研究一:怀旧图片素材库的建立第33页
        3.2.2 研究二:世代间怀旧心理体验的对比研究第33-34页
        3.2.3 研究三:怀旧心理体验的功能研究第34-36页
    3.3 数据处理第36-37页
4 研究一:怀旧图片素材库的编制第37-53页
    4.1 研究目的第37页
    4.2 研究问题第37页
    4.3 研究方法第37-38页
        4.3.1 文献分析法第37页
        4.3.2 E—prime实验法第37-38页
    4.4 研究对象第38页
    4.5 研究过程第38-41页
        4.5.1 图片来源第38-39页
        4.5.2 初步筛选第39-40页
        4.5.3 有效性检验:E—prime 实验法第40页
        4.5.4 统计分析第40-41页
    4.6 研究结果分析第41-50页
        4.6.1 怀旧图片信效度分析第41页
        4.6.2 怀旧图片的总体情况及不同背景变量下怀旧图片评分的差异分析第41-42页
            4.6.2.1 怀旧图片的总体情况第41-42页
            4.6.2.2 不同背景变量下怀旧图片评分的差异分析第42页
        4.6.3 建立怀旧图片库,筛选不同世代的高怀旧图片并进行差异分析第42-50页
    4.7 讨论分析第50-52页
        4.7.1 怀集图片库信度良好第50页
        4.7.2 五种类型怀旧图片的怀旧程度处于中上等水平第50页
        4.7.3 不同背景变量下怀旧图片评分的差异分析第50-51页
        4.7.4 三个世代高怀旧图片差异分析第51-52页
    4.8 研究结论第52-53页
5 研究二:世代间怀旧心理体验的对比研究第53-93页
    5.1 研究目的第53页
    5.2 研究问题第53页
    5.3 研究方法第53-54页
        5.3.1 文献分析法第53-54页
        5.3.2 方法目的链第54页
        5.3.3 阶梯访谈法第54页
        5.3.4 内容分析法第54页
    5.4 研究对象第54-55页
    5.5 研究工具第55页
        5.5.1 访谈辅助工具第55页
        5.5.2 怀旧心理体验访谈提纲第55页
    5.6 研究过程第55-56页
    5.7 资料分析第56-57页
        5.7.1 内容分析法第56-57页
    5.8 研究结果分析第57-86页
        5.8.1 怀旧心理体验访谈提纲的编制第57-62页
        5.8.2 三个世代访谈结果的编码分析第62-75页
        5.8.3 三个世代间在怀旧心理体验中的怀旧对象的对比分析第75-84页
        5.8.4 三个世代在怀旧心理体验中的情感认知的对比分析第84-85页
        5.8.5 三个世代在怀旧心理体验中感知到的价值意义的对比分析第85-86页
    5.9 讨论分析第86-92页
        5.9.1 怀旧心理体验访谈的合理性第86-87页
        5.9.2 三个世代怀旧对象对比分析第87-88页
        5.9.3 三个世代在怀旧心理体验中的情感认知的对比分析第88-90页
        5.9.4 怀旧心理体验对三个世代群体产生的价值意义对比分析第90-92页
    5.10 研究结论第92-93页
6 研究三:怀旧心理体验的功能研究第93-120页
    6.1 研究目的第93页
    6.2 研究问题第93页
    6.3 研究方法第93-96页
        6.3.1 量表的建构第93-95页
        6.3.2 问卷调查法第95-96页
        6.3.3 数据分析第96页
    6.4 研究对象第96-98页
        6.4.1 量表初测对象第96-97页
        6.4.2 量表正式施测对象第97-98页
    6.5 研究结果第98-113页
        6.5.1 量表编制及分析结果第98-106页
        6.5.2 三个世代群体怀旧心理体验的现状和差异第106-108页
        6.5.3 世代与月收入水平对怀旧心理体验感知水平之交互作用分析第108-109页
        6.5.4 怀旧心理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第109-113页
    6.6 讨论第113-118页
        6.6.1 怀旧心理体验量表的编制结果分析第113-114页
        6.6.2 三个世代群体怀旧心理体验的现状和差异分析第114-116页
        6.6.3 世代与月收入水平对怀旧心理体验感知水平之交互作用显著第116-117页
        6.6.4 怀旧心理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第117-118页
    6.7 结论第118-120页
7 总结论与建议第120-124页
    7.1 结论第120-122页
        7.1.1 怀旧图片库的编制第120页
        7.1.2 世代间怀旧心理体验的对比研究第120-121页
        7.1.3 怀旧心理体验的功能研究第121-122页
    7.2 建议第122-124页
        7.2.1 对怀旧营销方面的建议第122-123页
        7.2.2 对怀旧治疗方面的建议第123页
        7.2.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0页
附录第130-153页
    附录 1:实验一指导语第130-131页
    附录 2:怀旧图片第131-143页
    附录 3:《怀旧心理体验访谈提纲》专家效度表第143-146页
    附录 4:初测问卷第146-148页
    附录 5:正式调查问卷第148-153页
致谢第153-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索--“乐活居”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健全与完善
下一篇: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