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研究
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6-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二、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一、论文的创新 | 第20-21页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2-32页 |
第一节 国内外对效率及保险经营效率问题的研究 | 第22-26页 |
第二节 国内外对互联网保险的研究 | 第26-29页 |
第三节 国内外对互联网金融经营效率问题的研究 | 第29-32页 |
第三章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 第32-48页 |
第一节 国际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 第32-34页 |
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 | 第32页 |
二、主要国家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 第34-39页 |
一、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兴起 | 第34-35页 |
二、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 第35-39页 |
第三节 互联网技术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 第39-47页 |
一、影响保险行业的互联网技术 | 第39-41页 |
二、保险价值链理论 | 第41-42页 |
三、互联网技术对于保险价值链的影响 | 第42-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的理论 | 第48-56页 |
第一节 互联网保险发展阶段与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 | 第48-50页 |
一、生命周期理论 | 第48-49页 |
二、互联网保险发展阶段 | 第49-50页 |
第二节 保险产品特征与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 | 第50-53页 |
一、保险产寿险产品特征 | 第50-52页 |
二、保险产品互联网化情况 | 第52-53页 |
第三节 专业化战略与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 | 第53-54页 |
一、专业化战略理论 | 第53-54页 |
二、互联网保险的专业化 | 第54页 |
第四节 X非效率与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 | 第54-55页 |
一、X非效率理论 | 第54-55页 |
二、大型保险公司与中小型保险公司经营策略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研究方法 | 第56-63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56-57页 |
第二节 非参数法 | 第57-59页 |
一、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二、自由排列包方法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参数法 | 第59-61页 |
一、随机前沿方法 | 第59-60页 |
二、自由分布方法 | 第60页 |
三、厚前沿方法 | 第60-61页 |
第四节 非参数法与参数法比较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模型设计及分析 | 第63-107页 |
第一节 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评估模型设计 | 第63-78页 |
一、评价目标 | 第63-64页 |
二、决策单元 | 第64-66页 |
三、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 第66-74页 |
四、DEA模型 | 第74-78页 |
第二节 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评估分析 | 第78-89页 |
一、样本实证测算结果 | 第78-80页 |
二、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总体分析 | 第80-83页 |
三、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比较分析 | 第83-89页 |
第三节 影响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的内生因素分析 | 第89-96页 |
一、Tobit模型 | 第89-90页 |
二、变量选取 | 第90-94页 |
三、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94-96页 |
第四节 影响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的外生因素分析 | 第96-106页 |
一、相关文献影响因素分析 | 第96-97页 |
二、基于PEST模型的外生影响因素分析 | 第97-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七章 提升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的途径 | 第107-118页 |
第一节 基于内生因素的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提升途径 | 第107-110页 |
一、加强复合型管理人才及专业性服务人员的培育 | 第107-108页 |
二、提升保险公司品牌知名度,提高业务市场占有率 | 第108-109页 |
三、加强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 | 第109-110页 |
第二节 基于外生因素的互联网保险经营效率提升途径 | 第110-116页 |
一、监管机构完善对互联网保险监管 | 第110-112页 |
二、普及保险教育、提高保险意识 | 第112-113页 |
三、重视互联网技术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 第113-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1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18-119页 |
第二节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后记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