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机械工程测试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1.2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1.3 机械振动测量的发展概况 | 第11页 |
1.2 课题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Kinect深度摄像机的应用概况 | 第13-15页 |
1.2.3 点云处理技术简介 | 第15-17页 |
1.3 课题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8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深度摄像机内参数模型的标定 | 第19-27页 |
2.1 深度摄像机的内参数模型 | 第19-22页 |
2.1.1 深度摄像机的红外测距原理 | 第19-20页 |
2.1.2 深度摄像机的针孔成像模型 | 第20-22页 |
2.2 深度摄像机的标定方法与结果 | 第22-27页 |
第三章 深度摄像机振动测量原理 | 第27-35页 |
3.1 深度摄像机三维测量原理 | 第27-28页 |
3.1.1 散斑测距技术简介 | 第27-28页 |
3.1.2 深度摄像机采集空间三维信息的过程 | 第28页 |
3.2 利用GPU实时处理海量三维数据 | 第28-31页 |
3.3 深度摄像机采集四维振动信号 | 第31-33页 |
3.4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振动信号的预处理及分析 | 第35-46页 |
4.1 信号横向关系处理 | 第35-41页 |
4.1.1 点云的降采样处理 | 第35-36页 |
4.1.2 点云的离群点去除 | 第36-37页 |
4.1.3 点云的平滑与重采样 | 第37-41页 |
4.2 信号纵向关系处理 | 第41-46页 |
4.2.1 基于FFT影响因素的滤波处理 | 第41-44页 |
4.2.2 离散振动信号的拟合与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深度摄像机测振方法与传统测振方法的对比 | 第46-60页 |
5.1 接触式传感器测量机械振动 | 第46-49页 |
5.1.1 测量传感器的选择 | 第46页 |
5.1.2 力传感器的振动测量原理 | 第46-47页 |
5.1.3 力传感器的振动测量过程 | 第47-49页 |
5.2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机械振动 | 第49-55页 |
5.2.1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 | 第49-51页 |
5.2.2 双目立体视觉的标定 | 第51-53页 |
5.2.3 Bumblebee2双目摄像机的振动测量过程 | 第53-55页 |
5.3 实验测量结果对比分析 | 第55-60页 |
5.3.1 幅频特性误差对比分析 | 第55-57页 |
5.3.2 测量稳定性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5.3.3 测量效率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5.3.4 小结:深度摄像机在测量中的优缺点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深度摄像机测振方法在工程探伤中应用分析 | 第60-64页 |
6.1 固有频率在探伤中的应用 | 第60页 |
6.2 利用深度摄像机测振方法进行零件探伤 | 第60-6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