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Ⅰ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铜副族(IB族金属元素)论文--银Ag论文

功能银纳米团簇的合成及其性质与应用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单层保护银纳米团簇研究进展)第11-37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贵金属纳米团簇的合成以及应用第12-25页
        1.2.1 纳米团簇的合成方法第12-17页
        1.2.2 纳米团簇的表征手段第17-25页
    1.3 荧光银纳米团簇及其生物应用第25-33页
        1.3.1 荧光银纳米团簇第25-29页
        1.3.2 荧光银纳米团簇的生物应用第29-33页
    1.4 总结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第2章 谷胱甘肽保护的荧光银纳米团簇Ag_(14)(SG)_(11)的合成与生物应用第37-69页
    2.1 引言第37-38页
    2.2 实验部分第38-45页
        2.2.1 实验试剂与原料第38-39页
        2.2.2 实验表征方法第39-41页
        2.2.3 实验内容第41-45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63页
        2.3.1 Ag_(14)(SG)_(11)银纳米团簇的合成与表征第45-54页
        2.3.2 Ag_(14)(SG)_(11)银纳米团簇的荧光性质第54-58页
        2.3.3 Ag_(14)(SG)_(11)银纳米团簇标记A549细胞第58-60页
        2.3.4 Ag_(14)(SG)_(11)银纳米团簇的毒性第60-63页
    2.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第3章 利用电化学方法快速检测银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第69-79页
    3.1 引言第69页
    3.2 实验部分第69-71页
        3.2.1 实验原料第69页
        3.2.2 GSH-Ag银纳米粒子的合成第69-71页
    3.3 实验表征第71-76页
        3.3.1 GSH-Ag银纳米粒子的表征第71-73页
        3.3.2 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试银纳米粒子毒性第73-75页
        3.3.3 MTT比色法测试银纳米粒子毒性第75-76页
    3.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第4章 高效、高产率的合成两亲性银纳米团簇Ag_(30)(Capt)_(18)及其对汞离子的检测第79-101页
    4.1 引言第79-80页
    4.2 实验部分第80-82页
        4.2.1 实验原料第80页
        4.2.2 实验合成第80-81页
        4.2.3 实验表征第81-82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2-96页
        4.3.1 Ag_(30)(Capt)_(18)纳米团簇合成和表征第82-88页
        4.3.2 Ag_(30)(Capt)_(18)的溶解度第88-90页
        4.3.3 Ag_(30)(Capt)_(18)比色法探测Hg~(2+)第90-96页
    4.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第5章 论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101-105页
    5.1 总结第101-102页
    5.2 展望第102-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ERS基底的理性设计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小鼠脑发育相关IncRNAs的高通量筛选及注释平台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