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0-20页 |
1.2.1 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 | 第11-12页 |
1.2.3 正极材料 | 第12页 |
1.2.4 负极材料 | 第12-17页 |
1.2.5 石墨烯材料概述 | 第17-20页 |
1.3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1.3.1 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20-21页 |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28页 |
2.1 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2 样品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2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5页 |
2.3 分析表征 | 第25-26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 | 第25页 |
2.3.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 第25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5页 |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5-26页 |
2.3.5 热重分析(TGA) | 第26页 |
2.3.6 拉曼光谱(Raman) | 第26页 |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6页 |
2.4 电池组装及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26-28页 |
2.4.1 电极片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 | 第26页 |
2.4.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26-27页 |
2.4.3 循环伏安测试 | 第27页 |
2.4.4 交流阻抗测试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一步法原位制备SnO_2/石墨烯复合材料及电化学性能 | 第28-38页 |
3.1 前言 | 第28-2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9页 |
3.2.1 材料的制备 | 第29页 |
3.2.2 材料的表征 | 第29页 |
3.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3.3.1 合成机理 | 第29-30页 |
3.3.2 形貌结构 | 第30-35页 |
3.3.3 电化学性能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SnO_2纳米晶/氮掺杂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 第38-49页 |
4.1 前言 | 第3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4.2.1 材料的制备 | 第38-39页 |
4.2.2 材料的表征 | 第39页 |
4.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9-4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4.3.1 形貌结构 | 第40-44页 |
4.3.2 电化学性能 | 第44-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石墨烯掺杂SnO_2/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 第49-61页 |
5.1 前言 | 第49-5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5.2.1 SnO_2/C材料的制备 | 第50页 |
5.2.2 SnO_2/C/GN材料的制备 | 第50-51页 |
5.2.3 材料的表征 | 第51页 |
5.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5.3.1 形貌结构 | 第51-56页 |
5.3.2 电化学性能 | 第56-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煅烧过程对石墨烯掺杂SnO_2/C复合材料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1-68页 |
6.1 前言 | 第61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6.2.1 材料的制备 | 第61-62页 |
6.2.2 材料的表征 | 第62页 |
6.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2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6.3.1 形貌结构 | 第62-65页 |
6.3.2 电化学性能 | 第65-6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68页 |
二、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