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1.1.1 政府推动并购重组 | 第15-16页 |
1.1.2 跨行业并购激增 | 第16-18页 |
1.1.3 跨行业并购问题凸显 | 第18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8-20页 |
1.2.1 协同效应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9页 |
1.2.2 协同效应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9-2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0-2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5-2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5-29页 |
1.4.2 创新点 | 第29页 |
1.5 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案 | 第29-3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1.5.2 研究方案设计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32-44页 |
2.1 并购重组 | 第32-35页 |
2.1.1 并购重组概念 | 第32-33页 |
2.1.2 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 第33-34页 |
2.1.3 跨行业并购与业内并购比较研究 | 第34-35页 |
2.2 协同效应分类 | 第35-42页 |
2.2.1 经营协同效应 | 第36-37页 |
2.2.2 管理协同效应 | 第37-39页 |
2.2.3 财务协同效应 | 第39-41页 |
2.2.4 小结 | 第41-42页 |
2.3 并购协同效应研究文献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国外资本市场并购发展历程及启示 | 第44-54页 |
3.1 国外资本市场并购发展概况 | 第44-47页 |
3.2 跨行业并购对比 | 第47-52页 |
3.2.1 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 | 第47-50页 |
3.2.2 我国并购市场独有特点 | 第50-52页 |
3.3 国外资本市场带来的启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协同效应研究及评估指标分析 | 第54-62页 |
4.1 协同效应量化模型 | 第54-56页 |
4.1.1 异常收益的基础上计算协同效应 | 第54-55页 |
4.1.2 业绩改变基础上计量协同效应 | 第55页 |
4.1.3 内部计算模型 | 第55-56页 |
4.1.4 对三种模型的评价 | 第56页 |
4.2 协同效应评估指标体系 | 第56-60页 |
4.2.1 经营协同效应评估指标 | 第56-57页 |
4.2.2 管理协同效应评估指标 | 第57-59页 |
4.2.3 财务协同效应评估指标 | 第59-60页 |
4.4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第60-62页 |
4.4.1 数据来源 | 第60页 |
4.4.2 样本选择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经营协同效应模型及实证分析 | 第62-68页 |
5.1 混合回归模型概述 | 第62-63页 |
5.2 经营协同的实证分析 | 第63-65页 |
5.3 结论及相关建议 | 第65-68页 |
5.3.1 结论 | 第65页 |
5.3.2 相应的建议 | 第65-68页 |
第六章 管理协同效应模型及实证分析 | 第68-73页 |
6.1 管理协同效应模型 | 第68-69页 |
6.2 回归模型的检验 | 第69-70页 |
6.3 提高管理协同的相关建议 | 第70-73页 |
6.3.1 结论 | 第70-71页 |
6.3.2 相应建议 | 第71-73页 |
第七章 财务协同效应模型及实证分析 | 第73-79页 |
7.1 因子分析 | 第73-76页 |
7.1.1 KMO and Bartlett检验 | 第73页 |
7.1.2 因子分析模型 | 第73-76页 |
7.2 财务协同评估模型 | 第76-77页 |
7.3 提高财务协同效应相关建议 | 第77-79页 |
7.3.1 做好并购前的财务评估 | 第77页 |
7.3.2 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 第77-79页 |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9-83页 |
8.1 研究结论及启示 | 第79-80页 |
8.1.1 结论 | 第79页 |
8.1.2 启示 | 第79-80页 |
8.2 相应的建议及研究局限性 | 第80-83页 |
8.2.1 相应建议 | 第80-81页 |
8.2.2 文章局限性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