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3页 |
1.1 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数据来源与调研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S省庭前会议制度运行实然样态分析 | 第13-17页 |
2.1 庭前会议的适用特点 | 第13-15页 |
2.1.1 适用的案件类型比较集中 | 第13-14页 |
2.1.2 议题兼顾实体和程序问题 | 第14-15页 |
2.1.3 议定事项执行程度不高 | 第15页 |
2.2 参与庭前会议的人员特点 | 第15页 |
2.3 检察机关参与庭前会议的特点 | 第15-17页 |
2.3.1 召开庭前会议案件占比少 | 第15-16页 |
2.3.2 各地检察机关参与庭前会议情况不均衡 | 第16-17页 |
第3章 S省检察机关参与庭前会议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 第17-21页 |
3.1 检察机关参与庭前会议的主要成效 | 第17-19页 |
3.1.1 防止了证据突袭 | 第17-18页 |
3.1.2 提高了出庭公诉质量与效率 | 第18页 |
3.1.3 强化了证明责任意识 | 第18页 |
3.1.4 妥善解决了证人出庭争议 | 第18-19页 |
3.1.5 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 第19页 |
3.2 检察机关参与庭前会议的主要经验 | 第19-21页 |
3.2.1 创新取证合法性证明方式 | 第19-20页 |
3.2.2 通过主动建议拓宽召开庭前会议动议方式 | 第20-21页 |
第4章 S省检察机关参与庭前会议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第21-26页 |
4.1 S省检察机关参与庭前会议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4.2 S省检察机关参与庭前会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4.2.1 参与庭前会议的目的认识不清 | 第23页 |
4.2.2 对庭前会议的功能认识不清 | 第23页 |
4.2.3 对参与庭前会议角色定位不清 | 第23-24页 |
4.2.4 立法本身有不完善之处 | 第24页 |
4.2.5 司法环境制约 | 第24-26页 |
第5章 检察机关参与庭前会议的建议及措施 | 第26-32页 |
5.1 进一步明确参与庭前会议的目的 | 第26-27页 |
5.2 准确定位检察人员参与庭前会议的角色 | 第27页 |
5.3 把握检察人员参与庭前会议的原则 | 第27-29页 |
5.3.1 获取信息原则 | 第27-28页 |
5.3.2 服务庭审原则 | 第28页 |
5.3.3 纠错防错原则 | 第28-29页 |
5.3.4 法律监督原则 | 第29页 |
5.4 参与庭前会议应全面履职 | 第29-30页 |
5.5 完善庭前会议的制度设计 | 第30-32页 |
5.5.1 建议扩展庭前会议的参与主体 | 第30-31页 |
5.5.2 完善启动程序 | 第31页 |
5.5.3 庭前会议程序规定应明确化 | 第31页 |
5.5.4 明确检察机关对庭前会议的监督方式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