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3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8-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1.1 学习 | 第18-19页 |
2.1.2 学习型组织 | 第19页 |
2.1.3 公务员培训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及模型 | 第20-26页 |
2.2.1 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2.2.2 雷蒙德·诺伊培训与开发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模型 | 第22-23页 |
2.2.4 多变量模型构建及阐述 | 第23-26页 |
第3章 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6页 |
3.1 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3.1.1 公务员培训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3.1.2 培训需求与战略脱节 | 第29页 |
3.1.3 干部培训理念根深蒂固 | 第29-30页 |
3.1.4 培训标准与目标偏差 | 第30页 |
3.1.5 培训分类过于简化 | 第30-31页 |
3.2 公务员培训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3.2.1 即时满足偏见:培训规划缺乏全局性 | 第32页 |
3.2.2 能力锚定偏见:课程设置深入性差 | 第32-33页 |
3.2.3 主体沟通匮乏:团队经验交流受阻 | 第33页 |
3.2.4 培训晋升分离:难以实现自我超越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国内外公务员培训实践经验借鉴 | 第36-48页 |
4.1 国外公务员培训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36-43页 |
4.1.1 英国文官培训制度 | 第36-38页 |
4.1.2 美国的法制化+市场化公务员培训体系 | 第38-40页 |
4.1.3 新加坡精英式公务员培训模式 | 第40-42页 |
4.1.4 日本分级分类的公职人员培训模式 | 第42-43页 |
4.2 国内公务员培训实践经验借鉴 | 第43-44页 |
4.2.1 深圳公务员经验共享的培训模式 | 第43页 |
4.2.2 北京公务员按需施教的培训模式 | 第43-44页 |
4.3 经验借鉴 | 第44-46页 |
4.3.1 要明确培训需求 | 第44页 |
4.3.2 合理设计培训项目 | 第44-45页 |
4.3.3 重视培训效果评估 | 第45页 |
4.3.4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的公务员培训建议 | 第48-60页 |
5.1 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公务员培训的逻辑关联 | 第48-50页 |
5.1.1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于公务员培训的要求 | 第48页 |
5.1.2 理论层面的公务员培训构想 | 第48-50页 |
5.2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下的公务员培训模型构建 | 第50-52页 |
5.2.1 学习型理论视角下的公务员培训概念模型阐释 | 第50-51页 |
5.2.2 基于概念模型的公务员培训方式对比 | 第51-52页 |
5.3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公务员培训建议 | 第52-60页 |
5.3.1 确定培训的战略地位 | 第52页 |
5.3.2 加强培训相关法制规范 | 第52-53页 |
5.3.3 创建组织学习文化氛围 | 第53页 |
5.3.4 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市场化 | 第53-54页 |
5.3.5 基于“五项修炼”的公务员培训建议 | 第54-57页 |
5.3.6 深化“互联网+”新平台运用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