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区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15页 |
一、论文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30页 |
一、微生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二、农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的微生物 | 第16-20页 |
三、农田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 第20-24页 |
四、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五、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第二章 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 | 第30-41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一、试验区基本概况及样品采集 | 第30页 |
二、试验方法 | 第30-34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一、供试土壤养分状况 | 第34页 |
二、连作大豆土壤酶活性 | 第34-38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 第41-57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41-47页 |
一、试验区基本概况及样品采集 | 第41页 |
二、土壤总DNA提取 | 第41页 |
三、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41-42页 |
四、数据分析 | 第42-43页 |
五、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页 |
六、主要试剂和缓冲液 | 第43-47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一、连作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和纯化 | 第47页 |
二、PCR扩增 | 第47页 |
三、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 第47-50页 |
四、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 第50-54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54-56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56-57页 |
第四章 连作大豆根际氨氧化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 | 第57-74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57-62页 |
一、试验区基本概况及样品采集 | 第57页 |
二、试验方法 | 第57-62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62-70页 |
一、连作大豆根际土壤潜在硝化速率(PNR) | 第62页 |
二、连作大豆根际土壤氨氧化细菌丰度 | 第62-63页 |
三、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63-66页 |
四、氨氧化细菌克隆文库构建 | 第66-70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70-73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73-74页 |
第五章 连作大豆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特征 | 第74-92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74-79页 |
一、试验区基本概况及样品采集 | 第74页 |
二、试验方法 | 第74-79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79-89页 |
一、连作大豆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定量分析 | 第79页 |
二、连作大豆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多样性分析 | 第79-82页 |
三、连作大豆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宏基因组文库构建 | 第82-89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89-9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5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92-94页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