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制问题刍议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16页 |
| (一)中国市制研究的必要性 | 第8-10页 |
| 1.城市病迅速涌现 | 第8-9页 |
| 2.市制结构复杂 | 第9页 |
| 3.政府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 第9-10页 |
| 4.纵向政府管理体制上不合规制 | 第10页 |
| (二)建制市问题研究史回顾 | 第10-13页 |
| 1.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 2.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 (三)主要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1.行政区划理论 | 第14-15页 |
| 2.政府职能理论 | 第15页 |
| 3.府际关系理论 | 第15页 |
| 4.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传统地方建制与政府职权 | 第16-23页 |
| (一)中国早期城市的诞生 | 第16-18页 |
| 1.周代的城邑社会 | 第16页 |
| 2.春秋时代的城邑 | 第16-17页 |
| 3.战国时代的都邑 | 第17-18页 |
|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特征 | 第18-23页 |
| 1.中西方建城理念之差异 | 第18-19页 |
| 2.城市建筑的大传统 | 第19-21页 |
| 3.农村的小传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古代政府形式与政府职能 | 第23-29页 |
| (一)地方行政制度之形成 | 第23-24页 |
| (二)地域型政区 | 第24页 |
| (三)政府间的权力划分与政府职能 | 第24-29页 |
| 第三章 现代市制的沿革与存在的问题 | 第29-42页 |
| (一)市制的产生 | 第29-30页 |
| (二)中共执政后市制的变迁 | 第30-32页 |
| (三)行政区划层次问题 | 第32-36页 |
| 1.市制的多极化与复杂化 | 第32-33页 |
| 2.城市间的不公平竟争 | 第33页 |
| 3.县改市的动力 | 第33-34页 |
| 4.市县(县级市)竞争面临的选择 | 第34页 |
| 5.县乡政府的财政困境 | 第34-36页 |
| (四)政区类型问题 | 第36-37页 |
| (五)政府职能问题 | 第37-42页 |
| 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质 | 第37-38页 |
| 2.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 第38-42页 |
| 第四章 中国市制问题的成因 | 第42-49页 |
| (一)城乡分治的影响 | 第42-44页 |
| 1.城乡分治的形成 | 第42-43页 |
| 2.城乡分治的制度结构 | 第43页 |
| 3.市制的初衷 | 第43页 |
| 4.农民的迁徙自由 | 第43-44页 |
| (二)中国的市制发展的路径偏差 | 第44-47页 |
| (三)地级市法律地位的缺失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中国市制规范化的几点思考 | 第49-55页 |
| (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 第49-51页 |
| (二)建设法治政府与坚持依法行政 | 第51-53页 |
| (三)理顺行政建制名称 | 第53-54页 |
| (四)实行城乡分治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