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

城市绿地雨洪控制利用关键技术及雨水系统布局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背景第9-12页
        1.1.1 城市化引发多种雨洪问题第9-10页
        1.1.2 雨洪管理与城市绿地密切相关第10-11页
        1.1.3 可持续雨水管理是绿地未来发展趋势第11-12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城市绿地雨洪管理研究现状与问题第15-19页
    2.1 典型雨洪管理体系简介第15页
    2.2 绿地雨洪控制利用研究现状第15-16页
    2.3 城市绿地实施雨洪管理的主要问题第16-18页
        2.3.1 雨洪管理理念需要转变第16-17页
        2.3.2 雨水规划滞后于总体规划第17页
        2.3.3 设施设计参数有待完善第17-18页
        2.3.4 绿地雨水系统优化布局第18页
    2.4 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绿地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第19-26页
    3.1 城市绿地雨水系统规划简介第19-23页
        3.1.1 规划原则及目标第19-20页
        3.1.2 场地总体规划第20页
        3.1.3 典型用地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第20-23页
    3.2 城市绿地雨水设施规模确定及选择第23-25页
        3.2.1 雨水设施规模水文计算第23-24页
        3.2.2 基于水文控制目标选择雨水设施第24-25页
    3.3 小结第25-26页
第4章 城市绿地雨水技术措施及其设计第26-37页
    4.1 绿地雨水技术措施分类第26-28页
    4.2 绿地雨水技术措施应用条件第28-29页
    4.3 绿地雨水技术措施关键设计参数第29-36页
        4.3.1 雨水蓄渗设施第29-33页
        4.3.2 径流输送设施第33-35页
        4.3.3 雨水调蓄设施第35-36页
    4.4 小结第36-37页
第5章 下沉式绿地参数确定及其优化设计第37-48页
    5.1 下沉式绿地研究现状第37页
    5.2 下沉式绿地设计参数确定第37-44页
        5.2.1 下沉式绿地水量平衡分析第38-39页
        5.2.2 控制目标对设计参数的影响第39-40页
        5.2.3 下沉式绿地深度的确定第40-41页
        5.2.4 土壤渗透条件对设计参数的影响第41-42页
        5.2.5 不同绿地率时设计参数的确定第42-44页
    5.3 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第44-46页
        5.3.1 竖向设计第44-45页
        5.3.2 景观效果设计第45-46页
        5.3.3 植物淹水时间设计第46页
    5.4 小结第46-48页
第6章 植被浅沟径流控制效果研究第48-56页
    6.1 试验目的第48页
    6.2 试验装置与方案第48-50页
        6.2.1 试验装置第48-49页
        6.2.2 试验方案第49-50页
    6.3 结果讨论与分析第50-54页
        6.3.1 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第50-52页
        6.3.2 植被浅沟径流传输延迟时间第52-53页
        6.3.3 降雨重现期对径流量削减效果影响第53-54页
        6.3.4 不同坡度植被浅沟的径流系数第54页
    6.4 小结第54-56页
第7章 基于模型模拟的城市绿地雨水系统布局优化模式第56-69页
    7.1 绿地雨水系统的典型布局第56页
    7.2 模型模拟方法及参数设定第56-60页
        7.2.1 模型简介第56-57页
        7.2.2 模拟方法的选择第57-58页
        7.2.3 模型参数的设定第58-60页
    7.3 绿地景观格局评价第60-66页
        7.3.1 绿地率第61-63页
        7.3.2 绿地格局第63-65页
        7.3.3 绿地下沉深度第65-66页
    7.4 成本效益评价第66-67页
        7.4.1 雨水控制利用措施投资估算第66-67页
        7.4.2 综合效益分析第67页
    7.5 小结第67-69页
结论第69-70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69页
    不足与建议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下一篇:车载激光点云中道路环境几何特征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