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路面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基于两尺度模型的CRCP第二阶段冲断机理与预估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5页
        1.2.3 国内外研究不足第25-2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7-30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1.3.2 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二章 第二阶段冲断区域人-车-路耦合振动分析第30-48页
    2.1 人-车-路耦合振动模型和振动方程的建立第30-33页
        2.1.1 车辆振动原因分析第30页
        2.1.2 冲断区域振动原因分析第30-31页
        2.1.3 振动模型的简化第31页
        2.1.4 冲断区域车辆振动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2.2 冲断区域人-车-路耦合振动方程的求解第33-37页
        2.2.1 求解方法的评价与选取第33-36页
        2.2.2 车辆进入冲断区域时的初始条件第36-37页
        2.2.3 车辆离开冲断区域时的初始条件第37页
    2.3 冲击荷载和乘客加速度值的求解第37-40页
    2.4 影响因素分析第40-46页
    2.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基于两尺度模型的CRCP冲断区域后续开裂分析第48-94页
    3.1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细观模拟试验第48-60页
        3.1.1 PFC简介第48-52页
        3.1.2 颗粒生成及孔隙率的控制第52-53页
        3.1.3 试验加载的控制第53-54页
        3.1.4 抗压强度试验模型的建立第54-56页
        3.1.5 试验结果第56-60页
    3.2 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细观模拟试验第60-61页
    3.3 水泥混凝土抗剪强度细观模拟试验第61-64页
    3.4 CRCP冲断区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受力分析第64-80页
        3.4.1 第二阶段冲断区域特点第64-65页
        3.4.2 冲断区域边缘裂缝的模拟第65-67页
        3.4.3 裂缝处钢筋模拟第67-69页
        3.4.4 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第69-74页
        3.4.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4-77页
        3.4.6 静载作用下冲断区域受力分析第77-78页
        3.4.7 动载作用下冲断区域受力分析第78-80页
    3.5 冲断区域后续开裂影响因素分析第80-91页
        3.5.1 混凝土细观组成参数对冲断区域后续开裂的影响第80-85页
        3.5.2 宏观影响因素对冲断区域后续开裂的影响第85-91页
    3.6 本章小结第91-94页
第四章 基于两尺度模型的CRCP冲断区域剥落机理分析第94-113页
    4.1 剥落简介第94-97页
        4.1.1 剥落的定义及混凝土的分层第94-95页
        4.1.2 剥落的种类划分第95-97页
        4.1.3 剥落等级划分第97页
    4.2 基于混凝土细观尺度研究的冲断区域混凝土宏观剥落分析第97-101页
        4.2.1 冲断模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98-99页
        4.2.2 静载作用下混凝土剥落分析第99-100页
        4.2.3 动载作用下混凝土剥落分析第100-101页
    4.3 冲断区域混凝土剥落影响因素分析第101-111页
        4.3.1 混凝土细观组成参数对冲断区域混凝土剥落的影响第102-104页
        4.3.2 宏观影响因素对冲断区域混凝土剥落的影响第104-111页
    4.4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五章 车辆荷载和环境因素作用下混凝土退化试验研究第113-130页
    5.1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第113-115页
        5.1.1 原材料第113-115页
        5.1.2 配合比设计第115页
    5.2 基于MMLS3的加速加载试验第115-121页
        5.2.1 试验方法第115-117页
        5.2.2 马歇尔试件的成型及方案第117-118页
        5.2.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18-121页
    5.3 干湿循环试验第121-124页
        5.3.1 试验方法第121页
        5.3.2 立方体试件的成型及方案第121-122页
        5.3.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2-124页
    5.4 冻融循环试验第124-129页
        5.4.1 试验方法第124-125页
        5.4.2 试件的成型及方案第125-126页
        5.4.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6-129页
    5.5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六章 第二阶段冲断区域退化机理及预估研究第130-146页
    6.1 冲断区域退化机理分析第130-136页
        6.1.1 弯拉强度分析第130-131页
        6.1.2 抗剪强度分析第131页
        6.1.3 强度衰减分析第131页
        6.1.4 退化机理分析第131-136页
    6.2 车辆荷载和环境因素对路面寿命的影响第136-137页
    6.3 冲断区域后续开裂和剥落两尺度分析方法第137-140页
    6.4 冲断区域退化预估第140-145页
    6.5 本章小结第145-146页
第七章 第二阶段冲断区域退化维修标准和延缓措施研究第146-162页
    7.1 冲断区域维修标准的研究第146-154页
        7.1.1 冲断区域行驶舒适性评价指标的确定第146-147页
        7.1.2 冲断区域行驶舒适性评价标准的确定第147-150页
        7.1.3 行驶舒适性评价影响因素分析第150-152页
        7.1.4 基于行驶舒适性的冲断区域维修标准的确定第152-154页
    7.2 冲断区域退化延缓措施研究第154-161页
        7.2.1 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提高第154-159页
        7.2.2 面板应力的降低第159-161页
    7.3 本章小结第161-162页
结论及展望第162-167页
    主要结论第162-166页
    创新点第166页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66-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78-179页
致谢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反演理论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损伤分析研究
下一篇:基于确定学习理论的低速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检测—仿真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