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34页 |
1.1 化学注浆材料的发展及种类 | 第8-10页 |
1.2 改性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聚氨酯注浆材料的固化机理及改性研究 | 第10-11页 |
1.2.2 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3 填充改性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4 聚氨酯注浆材料蓄热性能改性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 第14-18页 |
1.3.1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4-15页 |
1.3.2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 第15-16页 |
1.3.3 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 | 第16-18页 |
1.4 导热纳米复合材料 | 第18-23页 |
1.4.1 导热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2 导热网络构建 | 第19-23页 |
1.5 本文的设计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4页 |
第2章 同步法研究制备环氧树脂/聚氨酯IPNs注浆材料 | 第34-52页 |
2.1 引言 | 第34-3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36-37页 |
2.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37页 |
2.2.3 EP/PU复合注浆材料的制备 | 第37-38页 |
2.2.4 试样的性能测试及表征 | 第38-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0页 |
2.3.1 氰羟比对PU预聚体粘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2 羟基环氧树脂预聚体的核磁氢谱(1HNMR)分析 | 第40-42页 |
2.3.3 EP/PU复合注浆材料的红外表征 | 第42页 |
2.3.4 不同配比的EP/PU对注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2.3.5 EP/PU注浆复合材料拉伸断面的SEM分析 | 第45-46页 |
2.3.6 EP/PU复合注浆材料的热失重分析 | 第46-48页 |
2.3.7 EP/PU复合注浆材料的蓄热性能 | 第48-50页 |
2.4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第3章 氮化硼、氮化硅导热纳米粒子聚合链的制备及形貌调控 | 第52-66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53页 |
3.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53-54页 |
3.2.3 纳米粒子链的制备 | 第54页 |
3.2.4 相关表征与测试 | 第54-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3.3.1 溶剂对粉体分散情况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2 纳米反应物的浓度对纳米粒子聚合链形貌的影响 | 第56-58页 |
3.3.3 FT-IR表征 | 第58-60页 |
3.3.4 反应温度和催化剂对纳米粒子链形貌的影响 | 第60-61页 |
3.3.5 不同MDI用量对纳米粒子链形貌的影响 | 第61-62页 |
3.3.6 纳米粒子链接触角测定 | 第62-63页 |
3.4 本章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第4章 纳米粒子链填充聚氨酯注浆材料的性能研究 | 第66-84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69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67-68页 |
4.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68页 |
4.2.3 复合注浆材料的制备 | 第68页 |
4.2.4 相关表征与测试 | 第68-6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9-80页 |
4.3.1 导热粒子链/PU注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 第69-74页 |
4.3.2 导热纳米链/PU注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 第74-77页 |
4.3.3 导热模型与导热网络的构建 | 第77-78页 |
4.3.4 导热纳米链/PU注浆复合材料的蓄热性能 | 第78-80页 |
4.4 本章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第5章 总结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