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概述 | 第11-22页 |
1.2.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内涵 | 第11页 |
1.2.2 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2.1 国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2 国内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比较 | 第17-22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4 特色和创新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5-31页 |
2.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6-29页 |
2.1.1 气候 | 第26页 |
2.1.2 水文 | 第26页 |
2.1.3 地质地貌 | 第26页 |
2.1.4 土壤 | 第26-27页 |
2.1.5 自然资源 | 第27-29页 |
2.2 社会发展状况 | 第29页 |
2.3 历史沿革和法律地位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构建 | 第31-47页 |
3.1 评估体系构建原则与依据 | 第31-32页 |
3.1.1 评估指标确立依据 | 第31页 |
3.1.2 评估指标确立原则 | 第31页 |
3.1.3 评估指标方法 | 第31-32页 |
3.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32-38页 |
3.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数据来源分析 | 第32-33页 |
3.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选取指标评价 | 第33-34页 |
3.2.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 | 第34-38页 |
3.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测算方法 | 第38-45页 |
3.3.1 土壤保持功能价值 | 第38-39页 |
3.3.2 气体调节功能价值 | 第39-40页 |
3.3.3 涵养水源功能价值 | 第40-41页 |
3.3.4 净化大气功能价值 | 第41-42页 |
3.3.5 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 | 第42-43页 |
3.3.6 游憩与文化功能价值 | 第43-45页 |
3.3.7 提供产品功能价值 | 第45页 |
3.4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数据处理与遥感影像分类 | 第47-77页 |
4.1 数据源 | 第47-49页 |
4.1.1 遥感影像数据源 | 第47-48页 |
4.1.2 研究区DEM数据 | 第48-49页 |
4.1.3 其它相关文献与数据 | 第49页 |
4.2 遥感影像处理与评价 | 第49-58页 |
4.2.1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49-52页 |
4.2.1.1 遥感影像的几何精校正 | 第49-50页 |
4.2.1.2 遥感影像的切边 | 第50-52页 |
4.2.2 遥感影像分类 | 第52-56页 |
4.2.2.1 遥感影像的分类原理 | 第52页 |
4.2.2.2 遥感影像的分类体系 | 第52页 |
4.2.2.3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 | 第52-53页 |
4.2.2.4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 第53页 |
4.2.2.5 遥感影像分类图像的后处理 | 第53-54页 |
4.2.2.6 遥感影像分类结果 | 第54-56页 |
4.2.3 分类结果评价 | 第56-58页 |
4.3 研究区RUSLE因子的计算 | 第58-65页 |
4.3.1 降雨因子R值的确定 | 第58-59页 |
4.3.2 土壤可侵蚀因子K的确定 | 第59-60页 |
4.3.3 坡长坡度因子LS的确定 | 第60-63页 |
4.3.4 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的确定 | 第63-65页 |
4.3.5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值的确定 | 第65页 |
4.4 土壤保持量的计算 | 第65-68页 |
4.5 应用SCS模型计算径流系数 | 第68-73页 |
4.5.1 SCS模型 | 第69页 |
4.5.2 CN值的确定 | 第69-71页 |
4.5.3 计算径流系数 | 第71-73页 |
4.6 应用步道法计算旅游环境容量 | 第73-74页 |
4.7 小结 | 第74-77页 |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估算 | 第77-86页 |
5.1 土壤保持价值评估 | 第77-79页 |
5.2 气体调节价值评估 | 第79-80页 |
5.3 涵养水源价值评估 | 第80-81页 |
5.4 净化大气价值评估 | 第81-82页 |
5.5 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 第82-83页 |
5.6 游憩与文化价值评估 | 第83-84页 |
5.7 提供产品价值评估 | 第84页 |
5.8 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86-99页 |
6.1 生态服务价值的总体变化 | 第86页 |
6.2 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 | 第86-89页 |
6.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 | 第89-93页 |
6.4 与其它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比较 | 第93-96页 |
6.5 与其它保护区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比较 | 第96-97页 |
6.6 小结 | 第97-9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3页 |
1 主要结论 | 第99-101页 |
2 不足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个人简历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