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

基于微纳磨床实验室高精度恒温空调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第11-15页
        1.2.1 恒温空调系统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恒温空调环境扰量特性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恒温空调环境气流组织优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课题研究的来源、内容、方法及意义第15-18页
        1.3.1 课题的来源第15页
        1.3.2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5-17页
        1.3.3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传热学与数值模拟基本理论及方法第18-30页
    2.1 传热学概述第18-21页
        2.1.1 热传导第18-20页
        2.1.2 热对流第20-21页
        2.1.3 热辐射第21页
    2.2 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第21-27页
        2.2.1 基本控制方程第22-23页
        2.2.2 湍流模型第23-27页
    2.3 数值求解第27-30页
        2.3.1 控制方程离散方法第27-28页
        2.3.2 SIMPLE 算法第28-30页
第三章 高速电主轴水冷冷却系统固-液耦合传热模拟分析第30-50页
    3.1 微纳磨床工作环境及其内扰因素的分析第30-33页
    3.2 高速电主轴传热分析及计算第33-39页
        3.2.1 电主轴及冷却系统物理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3.2.2 物理模型的网格划分第35-36页
        3.2.3 热载荷的分析与计算第36-39页
    3.3 高速电主轴水冷冷却系统仿真第39-50页
        3.3.1 高速电主轴的数学模型第39页
        3.3.2 边界条件设定与数值计算第39页
        3.3.3 模拟工况介绍第39-40页
        3.3.4 仿真模拟结果第40-43页
        3.3.5 模拟结果讨论第43-47页
        3.3.6 综合分析与结论第47-50页
第四章 微纳磨床工作环境围护结构传热影响的模拟分析第50-65页
    4.1 外扰因素的分析第50-52页
    4.2 微纳磨床内环境物理条件概述第52页
    4.3 气流组织备选方案的提出第52-55页
    4.4 微纳磨床内环境物理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第55-56页
    4.5 微纳磨床内环境数学模型第56-57页
    4.6 边界条件设定与数值计算第57-58页
    4.7 仿真模拟结果第58-63页
    4.8 结论第63-65页
第五章 微纳磨床内环境空调送回风气流组织方案模拟分析第65-80页
    5.1 边界条件设定第65-66页
    5.2 三种气流组织方案的仿真模拟第66-76页
        5.2.1 温度监测点的设定第66-67页
        5.2.2 气流组织仿真模拟及相关结论第67-69页
            5.2.2.1 方案 A 气流组织仿真模拟及相关结论第67-69页
            5.2.2.2 方案 B 与 C 气流组织仿真模拟及相关结论概述第69页
        5.2.3 不同气流组织方案下加工区域热均匀性分析第69-76页
            5.2.3.1 加工区域温度监测点的监测设定与数据结果第69-74页
            5.2.3.2 三种气流组织方案的温度均匀性分析第74-76页
    5.3 气流组织方案的确定第76页
    5.4 确定设计方案的优化第76-79页
    5.5 结论第79-80页
第六章 送风扰量波动临界范围仿真模拟分析第80-86页
    6.1 送风温度波动临界范围的分析确定第80-82页
        6.1.1 温度波动监测点的设定第80-81页
        6.1.2 不同温度波动范围内下监测点数据分析第81-82页
    6.2 送风量大小波动临界范围的分析确定第82-84页
    6.3 结论第84-86页
第七章 微纳磨床实验室布局与空调系统设计第86-98页
    7.1 实验室布局规划第86-88页
        7.1.1 各功能区布局划分第86-87页
        7.1.2 吊顶、墙面与门窗设计第87-88页
    7.2 空调系统设计第88-98页
        7.2.1 室内外设计参数第89页
        7.2.2 实验室环境空调及磨床内环境空调数据计算第89-91页
        7.2.3 实验室环境空调及磨床内环境空调系统设计第91-98页
            7.2.3.1 磨床内环境孔板送风设计计算[67]第92-93页
            7.2.3.2 空调平面图设计[68-69]第93-9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98-100页
    8.1 结论第98-99页
    8.2 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3S技术的成都主城区绿地系统植物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养老需求的哈尔滨棚户区改造的适老性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