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与主要术语界定 | 第9-10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2.2 主要术语界定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2-13页 |
2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3-24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3-17页 |
2.1.1 农户小额贷款需求的特征 | 第13页 |
2.1.2 相对于一般商业贷款的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分析 | 第13-14页 |
2.1.3 基于我国农村社会特殊结构性的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分析 | 第14-15页 |
2.1.4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分析 | 第15页 |
2.1.5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分析 | 第15-16页 |
2.1.6 基于寻租理论的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分析 | 第16-17页 |
2.2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2.2.1 国外学者关于小额贷款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7-18页 |
2.2.2 国内关于农户小额贷款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8-19页 |
2.3 关于农户信用评价的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2.3.1 国外典型机构的信用评价综述 | 第19页 |
2.3.2 国内典型机构的农户信用等级评价综述 | 第19-22页 |
2.3.3 国内农户贷款信用评分方法综述 | 第22-24页 |
3 黄丝镇农户小额贷款需求与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3.1 黄丝镇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2 黄丝镇农户小额贷款的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3.2.1 黄丝镇农户小额贷款需求总体状况 | 第25页 |
3.2.2 黄丝镇农户小额贷款需求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3.2.3 黄丝镇农户小额贷款需求的特点分析 | 第26页 |
3.3 黄丝镇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3.4 黄丝镇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3.4.1 存在少数违规放款问题 | 第27页 |
3.4.2 农户贷款风险评价体系尚有完善的空间 | 第27页 |
3.4.3 监管与风险控制不力 | 第27-28页 |
4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28-42页 |
4.1 数据来源说明和指标选取 | 第28-29页 |
4.1.1 数据来源说明 | 第28页 |
4.1.2 指标选取 | 第28-29页 |
4.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9-33页 |
4.2.1 样本的信度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9-31页 |
4.2.2 农户户主特征分析 | 第31-33页 |
4.3 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公因子 | 第33-36页 |
4.4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实证分析 | 第36-42页 |
4.4.2 基于主成分因子的农户小额贷款风险评价Logistic模型 | 第37-39页 |
4.4.3 基于整体变量的农户小额贷款风险评价Logistic模型 | 第39-40页 |
4.4.4 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5 降低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的政策建议 | 第42-47页 |
5.1 提升农户家庭经济能力 | 第42页 |
5.2 拓展农户的社会资源基础 | 第42-43页 |
5.3 提升农户家庭道德,共同打造诚信环境 | 第43-44页 |
5.3.1 农户要重视自身的家庭信用道德建设 | 第43页 |
5.3.2 通过农户信用档案管理强化农户信用道德意识 | 第43-44页 |
5.3.3 加大对农户金融和风险知识的宣传,采用强有力的奖惩措施 | 第44页 |
5.3.4 营造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 第44页 |
5.4 降低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的其它措施 | 第44-4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