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其他科学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论文

半透明非晶硅光伏窗性能研究与优化设计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9-40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0页
    1.2 光伏窗第20-23页
        1.2.1 光伏窗组成第20-22页
        1.2.2 光伏窗优缺点第22-23页
    1.3 国际研究进展第23-34页
        1.3.1 传热性能第23-26页
        1.3.2 采光性能研究第26-27页
        1.3.3 发电性能研究第27-29页
        1.3.4 综合性能研究第29-34页
    1.4 国内研究进展第34-37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7-40页
        1.5.1 本文研究内容第37-39页
        1.5.2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第39-40页
第2章 光伏窗性能研究方法第40-59页
    2.1 光伏窗性能研究第40-42页
        2.1.1 传热性能研究第40页
        2.1.2 采光性能研究第40-41页
        2.1.3 发电性能研究第41-42页
    2.2 光伏窗节能性能模拟第42-44页
    2.3 本文研究方法第44-58页
        2.3.1 光伏组件特性测定第44-48页
        2.3.2 光伏窗性能实验第48页
        2.3.3 光伏窗模型建立第48-51页
        2.3.4 光伏窗发电模型参数确定第51-58页
        2.3.5 光伏窗模型验证第58页
    2.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3章 单层光伏窗节能性能研究第59-74页
    3.1 单层光伏窗第59页
    3.2 单层光伏窗模型建立第59-60页
        3.2.1 单层光伏窗模型第59-60页
        3.2.2 单层光伏窗建筑模型第60页
    3.3 单层光伏窗实验平台第60-66页
        3.3.1 单层光伏窗实验平台第60-61页
        3.3.2 单层光伏窗实验仪器第61-66页
        3.3.3 单层光伏窗实验设置第66页
    3.4 单层光伏窗模型验证第66-69页
        3.4.1 入射太阳辐射量验证第67页
        3.4.2 单层光伏窗温度验证第67-68页
        3.4.3 单层光伏窗热流验证第68页
        3.4.4 室内照度验证第68-69页
        3.4.5 单层光伏窗发电量验证第69页
    3.5 单层光伏窗节能性能分析第69-73页
        3.5.1 单层光伏窗节能性能对比第69-72页
        3.5.2 单层光伏窗在夏热冬冷地区节能潜力分析第72-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中空光伏窗性能实验研究第74-80页
    4.1 中空光伏窗性能研究第74页
    4.2 中空光伏窗实验台第74-76页
        4.2.1 中空光伏窗实验台第74-75页
        4.2.2 中空光伏窗实验设置第75-76页
    4.3 中空光伏窗传热性能第76-77页
    4.4 中空光伏窗采光性能第77-78页
    4.5 中空光伏窗发电性能第78-79页
    4.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5章 中空光伏窗节能性能模拟及优化设计第80-95页
    5.1 中空光伏窗模型建立第80-82页
        5.1.1 中空光伏窗模型第80-82页
        5.1.2 中空光伏窗建筑模型第82页
    5.2 中空光伏窗模型验证第82-85页
        5.2.1 入射太阳辐射量验证第83页
        5.2.2 中空光伏窗温度验证第83-84页
        5.2.3 中空光伏窗热流验证第84页
        5.2.4 室内照度验证第84-85页
        5.2.5 中空光伏窗发电量验证第85页
    5.3 中空光伏窗节能性能分析第85-94页
        5.3.1 中空光伏窗优化设计第85-91页
        5.3.2 优化中空光伏窗节能性能分析第91-94页
    5.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6章 中空光伏窗和通风光伏窗性能实验研究第95-103页
    6.1 光伏窗节能性能比较研究第95-96页
    6.2 光伏窗性能对比实验台第96-99页
        6.2.1 光伏窗实验台第96-97页
        6.2.2 光伏窗性能对比实验仪器第97-99页
        6.2.3 光伏窗对比实验设置第99页
    6.3 光伏窗传热性能对比第99-101页
    6.4 光伏窗采光性能对比第101页
    6.5 光伏窗发电性能对比第101-102页
    6.6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7章 光伏窗在不同地区节能性能模拟研究第103-119页
    7.1 光伏窗模型建立第103-107页
        7.1.1 气流网格模型第103-106页
        7.1.2 通风光伏窗和中空光伏窗模型第106-107页
    7.2 通风光伏窗模型验证第107-110页
        7.2.1 通风光伏窗温度验证第107-108页
        7.2.2 通风光伏窗热流验证第108页
        7.2.3 室内照度验证第108-109页
        7.2.4 通风光伏窗发电量验证第109-110页
    7.3 中空光伏窗模型验证第110-112页
        7.3.1 中空光伏窗温度验证第110页
        7.3.2 中空光伏窗热流验证第110-111页
        7.3.3 室内照度验证第111-112页
        7.3.4 中空光伏窗发电量验证第112页
    7.4 不同地区光伏窗节能性能比较第112-118页
    7.5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结论第119-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2-133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高性能混凝土中纤维与基体界面粘结性能多尺度研究
下一篇: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响应特征及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