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充电算法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本文主要的工作第14页
    1.4 论文框架第14-16页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第16-23页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第16-18页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第18-19页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第19-21页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移动充电领域相关技术第23-33页
    3.1 节能技术第23-25页
        3.1.1 数据处理节能技术第24-25页
        3.1.2 数据传输节能技术第25页
    3.2 能量收集技术第25-27页
    3.3 无线充电技术第27-31页
        3.3.1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第28-30页
        3.3.2 无线充电技术标准第30-31页
    3.4 移动充电技术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基于时间窗限制的移动充电算法第33-57页
    4.1 研究内容第33-38页
        4.1.1 移动充电模型研究第34-36页
        4.1.2 移动充电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第36-37页
        4.1.3 移动充电算法评价体系研究第37-38页
    4.2 移动充电模型第38-43页
        4.2.1 网络模型和充电模型第38-41页
        4.2.2 移动充电算法新的评价指标第41-43页
    4.3 参数间的定量关系第43-50页
        4.3.1 时间窗的计算第44-45页
        4.3.2 所需移动充电器的数量第45-48页
        4.3.3 传感器网络所在区域的半径第48-50页
    4.4 移动充电路径规划算法第50-56页
        4.4.1 算法的基本规则第51-54页
        4.4.2 局部优化第54-55页
        4.4.3 移动充电器间的协作第55-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第57-73页
    5.1 ChaHingrCluster?η)(g算法简介第57-59页
        5.1.1 移动充电模型第57-58页
        5.1.2 算法思想第58-59页
    5.2 仿真性能指标介绍第59-61页
    5.3 仿真场景设计第61-62页
    5.4 仿真结果分析第62-72页
        5.4.1 TEC性能分析第63-65页
        5.4.2 EUE性能分析第65-68页
        5.4.3 所需移动充电器数量M比较第68-70页
        5.4.4 充电节点比率FNR比较第70-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6页
    6.1 本文总结第73-74页
    6.2 研究展望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极化码的译码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Onenet的物联网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