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姜文电影性别叙事中的男性气质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社会文化背景第9-10页
        1.1.2 政治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1页
        1.3.1 研究思路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页
    1.4 研究综述第11-13页
        1.4.1 关于男性研究的综述第11-12页
        1.4.2 从男性角度研究电影的综述第12-13页
    1.5 主要概念界定第13-14页
        1.5.1 性别文化第13页
        1.5.2 性别叙事第13-14页
        1.5.3 男性气质第14页
        1.5.4 女性主义批判第14页
    1.6 主要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性别文化视角下的姜文电影第15-23页
    2.1 不同历史时期的姜文电影第15-19页
        2.1.1 导演姜文第15-16页
        2.1.2 姜文电影的三个历史文化背景第16-19页
    2.2 以男性为主角的性别文化凸显第19-23页
        2.2.1 性别文化的含义及特点第19页
        2.2.2 姜文电影的性别文化特点第19页
        2.2.3 姜文电影不同历史背景下男性形象的文化内涵第19-23页
第3章 性别叙事角度下的姜文电影第23-32页
    3.1 性别叙事理论及特点第23页
    3.2 姜文电影性别叙事中男性气质的强化第23-27页
        3.2.1 男性气质理论第23-24页
        3.2.2 作为演员的姜文男性气质凸显第24-26页
        3.2.3 透过男性视角看女性存在第26-27页
    3.3 姜文电影的男性中心叙事特点第27-32页
        3.3.1 弘扬男权文化的叙事特点第27-28页
        3.3.2 英雄气质下的男性中心叙事第28-29页
        3.3.3 女性身体的过度消费第29-30页
        3.3.4 女性角色的符号化第30-32页
第4章 姜文电影男性人物:强势形象第32-37页
    4.1 姜文电影男性人物特点第32页
        4.1.1 中心化,处于凝视地位第32页
        4.1.2 强势化,处于统治地位第32页
    4.2 姜文电影男性类型分析第32-36页
        4.2.1 自我重塑的英雄形象第32-33页
        4.2.2 霸权拥有者的男性形象第33-34页
        4.2.3 缺失的“父亲”和虚无的“丈夫”形象第34-35页
        4.2.4 自反型人物形象第35-36页
    4.3 姜文电影中的男性人物是处于主导地位的第36-37页
第5章 姜文电影女性人物:弱势形象第37-43页
    5.1 姜文电影女性人物的特点第37页
        5.1.1 边缘化,处于被凝视的地位第37页
        5.1.2 偏见化,处于被支配的角色第37页
    5.2 姜文电影女性类型形象第37-41页
        5.2.1 传统的妻母形象——鱼儿、疯妈第37-39页
        5.2.2 作为消费对象的女性——米兰、完颜英第39页
        5.2.3 敢于挑战男权的女性——唐妻第39-40页
        5.2.4 边缘型女性——余北蓓、林大夫第40页
        5.2.5 具有进步思想的女性——武六第40-41页
    5.3 姜文电影中的女性是作为男性的陪衬而存在的第41-43页
第6章 姜文电影男性中心叙事批判第43-48页
    6.1 姜文电影性别叙事的传统偏见第43-45页
        6.1.1 女性主义电影批判:想象的女性第43-44页
        6.1.2 姜文电影男性气质凸显违背了女性主义的发展第44-45页
    6.2 姜文电影男性中心叙事的现实矛盾第45-48页
        6.2.1 姜文电影性别叙事男性中心化的成因:男性与男性想象第45-47页
        6.2.2 承认两性差异,超越性别对立,实现对话与融合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3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表情符号的设计应用探究
下一篇:《文化语言学》(第六章)英译中翻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