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可靠性函数建模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可靠性分配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故障综合分析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2章 数控车床可靠性数据库建立和可靠性建模 | 第16-42页 |
2.1 概述 | 第16-17页 |
2.2 可靠性数据库的建立 | 第17-20页 |
2.2.1 数控车床可靠性数据的来源 | 第17页 |
2.2.2 可靠性数据统计的基本内容 | 第17-18页 |
2.2.3 现场数据采集的方法 | 第18-19页 |
2.2.4 可靠性数据库的建立 | 第19-20页 |
2.3 可靠性建模 | 第20-31页 |
2.3.1 可靠性建模的目的 | 第20页 |
2.3.2 常用的可靠性特征量 | 第20-24页 |
2.3.3 常用的失效分布函数 | 第24-30页 |
2.3.4 可靠性建模的一般过程 | 第30-31页 |
2.4 数控车床整机可靠性建模实例 | 第31-40页 |
2.4.1 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法的可靠性建模 | 第31-37页 |
2.4.2 基于Edgeworth级数法的可靠性建模 | 第37-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数控车床模糊可靠性分配 | 第42-62页 |
3.1 概述 | 第42页 |
3.2 常用可靠性分配法简介 | 第42-44页 |
3.2.1 可靠性分配的原则 | 第42页 |
3.2.2 可靠性分配的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3.2.3 可靠性分配方法 | 第43-44页 |
3.3 数控车床可靠性模糊分配法 | 第44-61页 |
3.3.1 概述 | 第44-45页 |
3.3.2 车床子系统可靠度模型的建立 | 第45-51页 |
3.3.3 数控车床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4页 |
3.3.4 建立数控车床模糊可靠性分配模型 | 第54-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基于GUI的数控车床可靠性分配软件的设计 | 第62-76页 |
4.1 GUI功能简介 | 第62页 |
4.2 数控车床模糊可靠性分配软件的设计 | 第62-70页 |
4.2.1 图形用户界面的一般设计流程 | 第62-63页 |
4.2.2 可靠性分配界面软件的设计 | 第63-70页 |
4.3 数控车床可靠性分配软件使用实例 | 第70-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数控车床故障综合分析和可靠性改进 | 第76-88页 |
5.1 概述 | 第76-77页 |
5.2 数控车床整机故障综合分析 | 第77-82页 |
5.2.1 故障部位分析 | 第77-78页 |
5.2.2 故障模式分析 | 第78-80页 |
5.2.3 故障原因分析 | 第80-82页 |
5.3 关键子系统的故障分析 | 第82-85页 |
5.3.1 排屑系统的故障分析 | 第82-83页 |
5.3.2 冷却系统的故障分析 | 第83-85页 |
5.4 数控车床可靠性改进建议 | 第85-8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结论 | 第88-89页 |
6.2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