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古运河扬州城区化工厂河段常规水质参数时空分异特性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1 河流水质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2 河流水质评价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扬州古运河研究区概况第18-21页
    2.1 扬州古运河地理位置和概况第18-19页
    2.2 水文气象第19-20页
    2.3 地形和地貌第20页
    2.4 土壤和植被第20-21页
3 研究方法第21-29页
    3.1 基础数据获取方法第21-23页
    3.2 观测指标的简介第23-24页
        3.2.1 水温(WT)第23页
        3.2.2 溶解氧(DO)第23页
        3.2.3 pH第23-24页
        3.2.4 电导率(EC)第24页
        3.2.5 总固体溶解量(TDS)第24页
    3.3 相关系数法第24-25页
    3.4 单因子指数法第25-26页
    3.5 变异系数法第26-27页
    3.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27-29页
4 研究区水质分析与评价第29-52页
    4.1 监测数据分析第29-33页
    4.2 相关系数法结果分析第33-38页
        4.2.1 Sec.1和Sec.2同一参数相关系数结果分析第33-36页
        4.2.2 Sec.1和Sec.2同一断面不同参数之间相关系数结果分析第36-38页
    4.3 单因子指数法结果分析第38-39页
    4.4 变异系数法结果分析第39-44页
        4.4.1 Sec.1变异系数计算结果结果分析第39-41页
        4.4.2 Sec.2变异系数计算结果结果分析第41-44页
    4.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44-49页
        4.5.1 Sec.1 DO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44-46页
        4.5.2 Sec.2 DO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46-48页
        4.5.3 Sec.1和Sec.2DO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第48-49页
    4.6 安敦河、新城河与古运河交汇处(SEC.3、SEC.4)分析第49-52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5.1 结论第52-53页
    5.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附图第60-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学术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2O5-WO3/TiO2催化剂表面元素价态与脱硝活性及机制的关系
下一篇:海南滨海水体沉积物无机硫形态特征及对重金属生态风险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