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薯类作物论文--马铃薯(土豆)论文

马铃薯早熟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2页
    1.1 早熟育种第13-14页
        1.1.1 早熟品种的重要性第13页
        1.1.2 早熟育种第13-14页
    1.2 熟性遗传第14-16页
        1.2.1 熟性遗传规律第14-15页
        1.2.2 熟性分子标记与定位第15-16页
        1.2.3 其他作物的熟性相关研究第16页
    1.3 植株熟性与块茎形成第16-18页
        1.3.1 熟性与块茎形成的遗传关系第16-17页
        1.3.2 光周期对块茎形成的调控第17-18页
    1.4 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第18-19页
        1.4.1 RAD-seq技术第18-19页
        1.4.2 2b-RAD技术及其优点第19页
    1.5 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第19-20页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1.6.1 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1.6.2 研究内容第21页
        1.6.3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马铃薯熟性遗传区段挖掘与分子标记开发第22-35页
    2.1 试验材料第22页
    2.2 试验方法第22-26页
        2.2.1 群体性状鉴定第22-23页
        2.2.2 基因组DNA的提取、混池构建与质量检测第23页
        2.2.3 差异区段筛选与标记开发第23-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2.3.1 分离群体熟期分布第26-27页
        2.3.2 群体和混池DNA质量检测结果第27-28页
        2.3.3 遗传区段筛选、标记开发与验证第28-32页
    2.4 讨论第32-35页
        2.4.1 熟性遗传区段的挖掘第32-33页
        2.4.2 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在马铃薯标记开发上的应用第33-35页
第三章 早熟性分子标记在四倍体材料中的应用第35-42页
    3.1 试验材料第35-36页
    3.2 试验方法第36-37页
        3.2.1 基因组DNA提取第36页
        3.2.2 标记检测第36页
        3.2.3 数据统计和处理第36-3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3.3.1 品种的熟性结果第37页
        3.3.2 分离群体的标记检测第37-38页
        3.3.3 四倍体品种的标记检测第38-40页
    3.4 讨论第40-42页
第四章 5号染色体遗传图谱构建与早熟性状QTL定位第42-48页
    4.1 试验材料第42页
    4.2 试验方法第42-43页
        4.2.1 多态性标记筛选第42-43页
        4.2.2 多态性标记群体检测第43页
        4.2.3 数据统计和处理第4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4.3.1 多态性标记筛选与群体检测第43页
        4.3.2 遗传图谱构建与QTL定位第43-46页
    4.4 讨论第46-48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附录第55-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酚氧化酶Ghppo1在棉花防御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下一篇: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