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契约化治理在城管执法中的应用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7页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 选题背景第11-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页
    二、研究综述第12-14页
        (一) 契约化治理相关研究第12-13页
        (二)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相关研究第13-14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一) 研究思路第14-15页
        (二) 研究方法第15页
    四、创新之处第15-17页
        (一) 视角新第15页
        (二) 方法有所突破第15-17页
第一章 契约化治理的理论基础第17-27页
    一、治理理论第17-20页
        (一) 治理的内涵第17-18页
        (二) 多中心治理理论第18-19页
        (三) 契约化治理第19-20页
    二、关系契约治理理论第20-23页
        (一) 关系契约的特征第20-21页
        (二) 关系契约的执行保障第21-22页
        (三) 关系契约与标准契约的替代关系第22-23页
    三、将契约化治理引入城管执法的理论范式构建与比较分析第23-27页
        (一) 硬性城管执法模式——城管主导强制执法模式第24-25页
        (二) 软性城管执法模式——群众主导柔性执法模式第25-26页
        (三) 契约化治理式城管执法模式——多元合作型城管执法模式第26-27页
第二章 我国城管执法的发展历程及困境第27-39页
    一、城管执法的发展历程及成果第27-33页
        (一) 城管执法的发展历程第27-29页
        (二) 城管执法的发展成果第29-33页
    二、城管执法中的困境及其原因第33-39页
        (一) 城管执法共同体困境:共同体的追求与缺失第33-35页
        (二) 约束机制困境:他律与自律的两难第35-36页
        (三) 城管执法角色困境:缺位、越位与错位第36-39页
第三章 契约化治理在连云港市城管执法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第39-51页
    一、背景第39-40页
        (一) 店外占道经营现状第39页
        (二) 店外占道经营原因分析第39页
        (三) 常规解决手段及其局限第39-40页
    二、过程第40-48页
        (一) 局部试点“包市容秩序”第40-41页
        (二) 在海州老城区全面推广“门前四包”第41页
        (三) 推行市容环卫责任制第41-48页
    三、效果第48-49页
        (一) 积极效果第48-49页
        (二) 完善空间第49页
    四、几点启示第49-51页
第四章 契约化治理应用于城管执法中的价值分析第51-57页
    一、契约化治理的公众认同价值第51-53页
        (一) 实现基础:互利共赢第51-52页
        (二) 参与主体:平等多元第52页
        (三) 运行过程:协商合作第52页
        (四) 治理方式:柔性治理第52-53页
    二、契约化治理的公众约束价值第53-57页
        (一) 强化了法律约束第53-54页
        (二) 引导了道德约束第54页
        (三) 法律与道德的平衡第54页
        (四) 监督、惩罚机制保证实施第54-57页
第五章 城管执法的契约化治理的局限性与完善建议第57-61页
    一、局限性第57-58页
        (一) 不完全性局限第57页
        (二) 柔和性局限第57-58页
        (三) 集体性局限第58页
        (四) 具体性局限第58页
    二、完善建议第58-61页
        (一) 重视契约合法第58页
        (二) 促进市民参与第58-59页
        (三) 加强司法衔接第59-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管行政执法中的暴力抗法问题研究--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
下一篇:地方文物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困境和对策--以温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