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 二、阶梯法 | 第11页 |
| 三、结构价值图法 | 第11页 |
| 四、实证研究法 | 第11页 |
| 五、“途径-目的”理论 | 第11-12页 |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2页 |
|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第一节 乡村旅游地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第二节 游客感知价值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 第三节 游客中心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一、乡村旅游地游客中心的研究缺乏 | 第18-19页 |
| 二、乡村旅游地游客中心感知价值的研究缺乏 | 第19页 |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 第19-27页 |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一、“途径-目的”理论 | 第19-20页 |
| 二、顾客感知价值层次模型理论 | 第20-22页 |
| 第二节 阶梯法访谈与构建感知价值概念层次模型 | 第22-27页 |
| 一、阶梯法访谈 | 第22-23页 |
| 二、构建游客中心“属性-结果”、“结果-目的”关系矩阵 | 第23-25页 |
| 三、绘制结构价值图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大峡谷村游客中心感知价值层次模型实证研究 | 第27-37页 |
| 第一节 大峡谷村游客中心实证研究 | 第28页 |
| —、问卷设计 | 第28页 |
| 二、数据收集 | 第28页 |
| 第二节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28-36页 |
|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 二、游客感知价值的因子分析 | 第29-32页 |
| 三、多元回归分析 | 第32-36页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基于感知价值层次模型的游客中心优化对策研究 | 第37-42页 |
| 第一节 游客中心问题分析与建设经验 | 第37-39页 |
| 一、游客中心问题分析 | 第37-38页 |
| 二、国内旅游目的地游客中心建设经验总结 | 第38-39页 |
| 第二节 乡村旅游地游客中心优化策略 | 第39-42页 |
| 一、突出游客需求,优化游客中心功能结构 | 第39页 |
| 二、展示乡村细节,彰显乡村特色 | 第39-40页 |
| 三、合理化收费,有效利用闲置资源 | 第40-41页 |
| 四、发展“共享”模式,完善乡村旅游地公共设施的供给 | 第41-42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2-45页 |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附件一: 大峡谷村游客感知价值调查问卷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