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9-29页 |
1.1 引言 | 第9-12页 |
1.1.1 太阳能的利用 | 第9-12页 |
1.1.2 纳米电子器件 | 第12页 |
1.2 电荷迁移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光生电荷迁移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3.1 介绍 | 第13-15页 |
1.3.2 光生电荷迁移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4 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 | 第20-23页 |
1.4.1 能量传递 | 第20-21页 |
1.4.2 电子转移 | 第21-22页 |
1.4.3 强相互作用时的电子迁移 | 第22-23页 |
1.5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和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第二章 TiO_2光生电荷行为研究 | 第29-56页 |
2.1 TiO_2 的激子态和结的光伏特征 | 第30-36页 |
2.1.1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1.2 结果和讨论 | 第32-36页 |
2.2 纳米TiO_2 光生电荷迁移机制研究 | 第36-48页 |
2.2.1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2.2.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2.3 TiO_2 单晶光生电荷迁移机制的研究 | 第48-53页 |
2.3.1 样品准备 | 第48页 |
2.3.2 实验装置 | 第48页 |
2.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2.4 小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第三章 卟啉/TiO_2异质结的光电行为研究(一) | 第56-83页 |
3.1 卟啉类化合物 | 第56-61页 |
3.1.1 卟啉化合物简介 | 第56-58页 |
3.1.2 卟啉的电学光学特征 | 第58-60页 |
3.1.3 金属卟啉超分子自组装的基本方法 | 第60-61页 |
3.2 卟啉/TiO_2 异质结的光伏行为 | 第61-81页 |
3.2.1 实验部分 | 第63-64页 |
3.2.2 测试仪器 | 第64-66页 |
3.2.3 结果和讨论 | 第66-80页 |
3.2.4 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第四章 卟啉/TiO_2异质结的光电行为研究(二) | 第83-105页 |
4.1 所用卟啉分子的分子结构式及命名 | 第85页 |
4.2 测试样品的制备及仪器 | 第85-92页 |
4.3 表面光伏结果与讨论 | 第92-95页 |
4.3.1 支链长度对光伏的影响 | 第92-93页 |
4.3.2 空间位阻效应对光伏的影响 | 第93-94页 |
4.3.3 TiO_2 粒径大小对光伏的影响 | 第94页 |
4.3.4 外电场对光伏的影响 | 第94-95页 |
4.4 卟啉荧光发射谱结果与讨论 | 第95-99页 |
4.5 瞬态光伏测试结果 | 第99-100页 |
4.6 能量传递与电子转移 | 第100-101页 |
4.7 小结 | 第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第五章 光伏场扫描技术和偶极理论 | 第105-137页 |
5.1 SPV 技术 | 第105-116页 |
5.1.1 传统SPV 技术原理 | 第105页 |
5.1.2 SPV 技术研究概况 | 第105-108页 |
5.1.3 SPV 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108-113页 |
5.1.4 偶极子和光伏电场扫描技术 | 第113-116页 |
5.2 外场对无机半导体光电行为的影响 | 第116-128页 |
5.2.1 实验部分 | 第117页 |
5.2.2 结果与讨论 | 第117-128页 |
5.3 外场对有机/无机异质结光电行为的影响 | 第128-133页 |
5.3.1 实验部分 | 第129页 |
5.3.2 结果与讨论 | 第129-133页 |
5.4 小结 | 第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作者简历 | 第138-140页 |
中文摘要 | 第140-142页 |
英文摘要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