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11-27页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4-25页 |
(一) 意识形态与政党意识形态、执政党意识形态 | 第14-20页 |
(二) 意识形态传播与新媒体 | 第20-25页 |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5页 |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第一章 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原理 | 第27-47页 |
一、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特征 | 第27-35页 |
(一) 分对象:经由组织而传播 | 第27-30页 |
(二) 多层次:经由大众媒介而传播 | 第30-34页 |
(三) 多元化:人际传播作为补充 | 第34-35页 |
二、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系统:需求与反馈兼顾 | 第35-38页 |
三、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境遇和场域 | 第38-47页 |
(一) 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内容特点 | 第38-39页 |
(二) 长期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 | 第39-41页 |
(三) 媒体环境下影响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 | 第41-47页 |
第二章 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历史经验与现代转型 | 第47-67页 |
一、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考验 | 第47-63页 |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经验和现实考验 | 第47-52页 |
(二) 西方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经验 | 第52-54页 |
(三)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经验和现实考验 | 第54-63页 |
二、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现代转型 | 第63-67页 |
(一) 传播主体的转型 | 第64页 |
(二) 传播内容重点的转型 | 第64-65页 |
(三) 传播机制的转型 | 第65-66页 |
(四) 传播方式复合多样 | 第66-67页 |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的传播特点 | 第67-92页 |
一、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 第67-84页 |
(一) 主体多元化,渠道扁平化,过程随机性 | 第67-71页 |
(二) 传播场域变化:虚拟公共空间出现 | 第71-80页 |
(三) 技术变革影响传播成效规律 | 第80-84页 |
二、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特点 | 第84-92页 |
(一) 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传播困境:数字化、多样化与一元化 | 第84-87页 |
(二) 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传播机遇:可视性、平等性、交互性 | 第87-90页 |
(三) 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传播方向:灵活性、创新性 | 第90-92页 |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路径拓展 | 第92-118页 |
一、遵循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规律 | 第92-100页 |
(一) 在适应社会存在中引领社会意识 | 第92-96页 |
(二) 在动态传播中建构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叙事方式 | 第96-100页 |
二、新媒体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空间拓展和形象塑造 | 第100-113页 |
(一) 保持现有传播机制的优势 | 第100-105页 |
(二) 合理利用虚拟公共空间 | 第105-110页 |
(三) 加强叙事能力营造政党形象 | 第110-113页 |
三、新媒体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制度优化和生态优化 | 第113-115页 |
(一)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 | 第113-114页 |
(二) 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为传播提供良好土壤 | 第114-115页 |
四、新媒体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创新 | 第115-118页 |
(一) 在微博、微信、网站等社交媒体全面铺开 | 第115-116页 |
(二) 用动漫、视频、公益广告等形式重新解读经典 | 第116页 |
(三) 加强监控,完善立法,净化网络环境 | 第116-118页 |
结语 | 第118-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6页 |
后记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