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新疆方志碑刻整理与研究
|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绪论 | 第7-19页 |
| 第一节 选题目的 | 第7页 |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8-18页 |
| 一、清代文献对新疆碑刻的收录 | 第8-11页 |
| 二、关于新疆碑刻的论著概况 | 第11-16页 |
| 三、其他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 四、关于碑刻研究的学位论文 | 第17-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新疆方志碑刻概况 | 第19-29页 |
| 第一节 清代新疆方志略述 | 第19-21页 |
| 第二节 清代新疆方志所录碑刻概况 | 第21-26页 |
| 一、总志类 | 第22-24页 |
| 二、区域志类 | 第24-25页 |
| 三、事宜类 | 第25-26页 |
| 四、乡土志类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9页 |
| 第二章 清代新疆方志碑刻的类型与特征 | 第29-43页 |
| 第一节 清代新疆方志碑刻的类型 | 第29-37页 |
| 一、纪功碑 | 第29-30页 |
| 二、纪德碑 | 第30-32页 |
| 三、纪事碑 | 第32-33页 |
| 四、宗教碑 | 第33-35页 |
| 五、御制碑 | 第35-37页 |
| 第二节 新疆方志碑刻的特点 | 第37-42页 |
| 一、分布特点 | 第37-40页 |
| 二、立碑时间特点 | 第40-41页 |
| 三、收录特点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清代新疆方志碑刻的价值与局限 | 第43-50页 |
| 第一节 原碑现存之价值 | 第43-45页 |
| 第二节 碑亡而文存之价值 | 第45-47页 |
| 第三节 新疆方志碑刻的局限性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个案研究 | 第50-59页 |
| 第一节 《裴岑纪功碑》考疑 | 第50-55页 |
| 一、历史还原 | 第50-51页 |
| 二、碑文差异 | 第51-54页 |
| 三、错误原因探析 | 第54-55页 |
| 四、小结 | 第55页 |
| 第二节 《西域水道记》三碑考略 | 第55-59页 |
| 一、三碑内容简要内容 | 第56-57页 |
| 二、碑文所见李氏在敦煌的盛衰 | 第57-59页 |
| 三、小结 | 第59页 |
| 结语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录——清代新疆方志碑刻碑文摘录 | 第65-94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注释 | 第95-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