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索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6页 |
1.1 肺癌 | 第16-18页 |
1.2 肺癌的发生 | 第18-24页 |
1.2.1 遗传与肺癌的发生 | 第18-20页 |
1.2.2 环境与肺癌的发生 | 第20-23页 |
1.2.3 云南地区肺癌发生的特点 | 第23-24页 |
1.3 肺癌治疗 | 第24-27页 |
1.3.1 手术 | 第24页 |
1.3.2 放疗 | 第24页 |
1.3.3 化疗 | 第24-25页 |
1.3.4 靶向治疗 | 第25-27页 |
1.4 C-Raf在肿瘤中的作用 | 第27-42页 |
1.4.1 MAPK通路 | 第27-28页 |
1.4.2 RAF激酶 | 第28-31页 |
1.4.3 RAF激酶激活循环 | 第31-37页 |
1.4.4 RAF激酶的生理学作用 | 第37-40页 |
1.4.5 靶向RAF激酶的药物研究进展 | 第40-42页 |
1.4.6 C-Raf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42页 |
1.5 IRS4 | 第42-43页 |
1.5.1 IRS4的发现与结构 | 第42-43页 |
1.5.2 IRS4的研究现状 | 第43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43-46页 |
第二章 C-Raf激酶结合蛋白的获取、鉴定及分析 | 第46-70页 |
2.1 技术路线 | 第46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6-57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46-50页 |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0-51页 |
2.2.3 试剂配制 | 第51-53页 |
2.2.4 实验步骤 | 第53-57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57-67页 |
2.3.0 经鉴定有198个蛋白与C-Raf相结合 | 第57-58页 |
2.3.1 198个C-Raf结合蛋白中有182个为首次鉴定 | 第58-61页 |
2.3.2 Western blot验证了结合情况的真实性 | 第61-63页 |
2.3.3 新鉴定的C-Raf结合蛋白位于不同亚细胞结构并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 | 第63页 |
2.3.4 C-Raf结合蛋白覆盖了肿瘤十大特征 | 第63-64页 |
2.3.5 C-Raf结合蛋白集中控制了6条细胞信号通路和15种疾病 | 第64-66页 |
2.3.6 Canonicalpathway富集分析 | 第66-67页 |
2.4 讨论 | 第67-70页 |
第三章 C-Raf在转录组水平的功能研究 | 第70-90页 |
3.1 技术路线 | 第70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70-71页 |
3.2.2 实验细胞、菌株和质粒 | 第71页 |
3.3 实验步骤 | 第71-79页 |
3.3.1 CRAF敲除质粒的构建 | 第71-75页 |
3.3.2 HEK293T CRAF敲除细胞株的构建 | 第75-76页 |
3.3.3 western blot验证敲除表型 | 第76页 |
3.3.4 基因水平验证敲除的细胞株 | 第76页 |
3.3.5 总RNA的提取 | 第76-77页 |
3.3.6 反转录和定量qPCR | 第77-78页 |
3.3.7 数据分析 | 第78-79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79-86页 |
3.4.0 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果敲除HEK293T细胞中的CRAF基因 | 第79-81页 |
3.4.1 各组细胞的总RNA抽提成功 | 第81-82页 |
3.4.2 CRAF基因敲除后转录组变化明显 | 第82-83页 |
3.4.3 不依赖于EGF的WT和CRAF-KO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83-84页 |
3.4.4 依赖于MAPK通路失活/激活的差异基因的KEGG分析 | 第84-85页 |
3.4.5 用qPCR验证转录组结果 | 第85-86页 |
3.5 讨论 | 第86-90页 |
第四章 C-Raf的结合蛋白IRS4在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 第90-120页 |
4.1 技术路线 | 第90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90-92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90-92页 |
4.3 实验步骤 | 第92-99页 |
4.3.1 IRS4敲除质粒和细胞的构建 | 第92-94页 |
4.3.3 IRS4敲减质粒的构建 | 第94-95页 |
4.3.4 肿瘤组织中蛋白的提取 | 第95页 |
4.3.5 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速度 | 第95页 |
4.3.6 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第95-96页 |
4.3.7 细胞划痕 | 第96页 |
4.3.8 细胞迁移(Transwell) | 第96-97页 |
4.3.9 体外血管生成实验 | 第97页 |
4.3.10 细胞成球实验 | 第97-98页 |
4.3.11 异种移植瘤 | 第98页 |
4.3.12 免疫组化 | 第98-99页 |
4.3.13 数据分析 | 第99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99-118页 |
4.4.1 IRS4与C-Raf的结合与表达 | 第99-100页 |
4.4.2 IRS4在不同肺癌样本中的表达 | 第100-102页 |
4.4.3 A549细胞中IRS4的敲除 | 第102-104页 |
4.4.4 H1299细胞中IRS4的高表达 | 第104-110页 |
4.4.5 IRS4促进了细胞的生长 | 第110页 |
4.4.6 IRS4促进了细胞的生长 | 第110-111页 |
4.4.7 IRS4协助顺铂杀死肿瘤细胞 | 第111-112页 |
4.4.8 IRS4促进了肿瘤细胞的迁移 | 第112-114页 |
4.4.9 IRS4敲除后EMT转化受到抑制 | 第114页 |
4.4.10 IRS4促进了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 | 第114-115页 |
4.4.11 IRS4抑制了A549细胞肿瘤干性 | 第115-116页 |
4.4.12 IRS4促进了A549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 | 第116-117页 |
4.4.13 IRS4 促进了 C-RafS338 的憐酸化 | 第117-118页 |
4.5 讨论 | 第118-12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0-124页 |
5.1 结论 | 第120-121页 |
5.1.1 C-Raf结合蛋白参与维持了肿瘤发生中所有特征 | 第120页 |
5.1.2 C-Raf调节的基因参与非小细脑癌的触 | 第120页 |
5.1.3 C-Raf调节的基因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 | 第120-121页 |
5.2 创新点 | 第121-122页 |
5.2.1 首次全面识别C-Raf的结合蛋白谱 | 第121页 |
5.2.2 首次揭示C-Raf在转录水平的作用 | 第121-122页 |
5.2.3 首次证实IRS4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促进作用 | 第122页 |
5.3 展望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42页 |
附表 | 第142-154页 |
附表一: C-Raf结合蛋白的聚类分析(Molecular Function,MF) | 第142-146页 |
附表二: C-Raf结合蛋白的聚类分析(Biological Process,BP) | 第146-150页 |
附表三: C-Raf结合蛋白的聚类分析(Cellular Component,CC) | 第150-154页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