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1.2.1 相关概念辨析 | 第8-9页 |
1.2.2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 | 第9-10页 |
1.2.3 阿玛蒂亚·森的能力贫困理论 | 第10-11页 |
1.2.4 精准扶贫的基本原则 | 第11页 |
1.2.5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武威市精准扶贫现状 | 第15-31页 |
2.1 武威市贫困人口概况 | 第15-17页 |
2.1.1 武威市贫困人数现状 | 第15页 |
2.1.2 武威市贫困人口脱贫规划 | 第15-17页 |
2.2 武威市精准扶贫举措 | 第17-26页 |
2.2.1 产业发展脱贫 | 第17-20页 |
2.2.2 转移就业脱贫 | 第20-21页 |
2.2.3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 | 第21页 |
2.2.4 教育扶贫 | 第21-23页 |
2.2.5 健康扶贫 | 第23-24页 |
2.2.6 生态保护扶贫 | 第24-25页 |
2.2.7 兜底保障 | 第25-26页 |
2.3 武威市精准扶贫现状 | 第26-28页 |
2.3.1 推进六个精准落实 | 第26-27页 |
2.3.2 推进精准脱贫政策方案实施 | 第27-28页 |
2.3.3 富民产业已具规模 | 第28页 |
2.3.4 实施下山入川移民脱贫工程 | 第28页 |
2.4 武威市精准扶贫成效 | 第28-31页 |
2.4.1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 第28-29页 |
2.4.2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明显改善 | 第29页 |
2.4.3 富民增收产业不断壮大 | 第29-30页 |
2.4.4 生态移民扶贫成效显著 | 第30页 |
2.4.5 资金瓶颈有效破解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武威市精准扶贫效果模型评价 | 第31-38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1-32页 |
3.2 问卷调查与数据变量 | 第32-34页 |
3.3 模型构建 | 第34-35页 |
3.4 模型分析结果 | 第35-38页 |
3.4.1 控制变量对贫困户帮扶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36页 |
3.4.2 帮扶措施对贫困户帮扶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36-37页 |
3.4.3 帮扶单位层级对于贫困户减贫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37页 |
3.4.4 帮扶单位层级对贫困户帮扶效果具有调节作用的影响分析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武威市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38-43页 |
4.1 武威市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38-40页 |
4.1.1 贫困户精准识别不准确 | 第38-39页 |
4.1.2 精准帮扶措施的实施不够精确 | 第39页 |
4.1.3 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弱 | 第39页 |
4.1.4 资源有限造成一定群众内部矛盾 | 第39-40页 |
4.2 对武威市精准扶贫工作几点建议 | 第40-43页 |
4.2.1 在山区和牧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 第40页 |
4.2.2 加大对贫困人口的信贷支持 | 第40-41页 |
4.2.3 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力度,提升贫困地区人口智力水平 | 第41页 |
4.2.4 加强动态管理机制,保障非贫困户权益 | 第41-42页 |
4.2.5 发展社会养老事业,集中供养农村高龄老人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