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 第11页 |
二、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3-14页 |
四、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页 |
五、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元素的界定 | 第14-16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16-32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一、借用诗化的语言营造意境 | 第17-19页 |
二、借用熟知的诗句进行新的创意和解读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中国民族音乐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一、作为广告背景呈现,体现出广告的意境 | 第20页 |
二、制作具有中国民族色彩的广告歌曲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中国画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一、水墨画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二、白描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三、工笔画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24页 |
第四节 书法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第五节 篆刻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第六节 中国戏曲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一、京剧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二、评书等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2页 |
一、中国传统艺术体现中国传统审美精神 | 第29-30页 |
二、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可以营造出广告所需意境 | 第30页 |
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可以提升广告的文化感 | 第30-32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32-59页 |
第一节 汉字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32-38页 |
一、汉字的造字法则 | 第32-33页 |
二、汉字的意象性与中国传统审美趣味 | 第33-35页 |
三、汉字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创意使用 | 第35-37页 |
四、汉字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颜色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38-43页 |
一、中国传统五色的象征意义 | 第38-39页 |
二、五色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及其象征意义 | 第39-43页 |
第三节 实体类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43-48页 |
一、建筑类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43-46页 |
二、生活类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46-48页 |
第四节 观念类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48-55页 |
一、图腾类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48-49页 |
二、具有吉祥寓意的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49-50页 |
三、宗教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50-53页 |
四、人物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应用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9页 |
一、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符号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符号学解释 | 第55-57页 |
二、符号、艺术、技术 | 第57-59页 |
第三章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现代中国广告的影响 | 第59-74页 |
第一节 天人合一 | 第59-65页 |
一、天人合一思想源流 | 第59-61页 |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审美转化 | 第61页 |
三、天人合一美学思想对现代中国广告的影响 | 第61-65页 |
第二节 中和 | 第65-67页 |
一、“中和”观念的审美内涵 | 第65-66页 |
二、“中和”观念对现代中国广告的影响 | 第66-67页 |
第三节 妙味 | 第67-69页 |
一、“妙味”观的审美内涵 | 第67-68页 |
二、“妙味”观对现代中国广告的影响 | 第68-69页 |
第四节 空灵 | 第69-71页 |
一、空灵的审美风格 | 第69-70页 |
二、“空灵”观对现代中国广告的影响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4页 |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传承 | 第71-72页 |
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中国广告中体现的价值和意义 | 第72-74页 |
第四章 现代广告中存在的问题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元素的意义 | 第74-79页 |
第一节 现代中国广告中存在的问题 | 第74-76页 |
一、西方广告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 第74-75页 |
二、信息技术下过分强调传播效果 | 第75页 |
三、现代广告对传统文化的消解 | 第75-76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元素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意义 | 第76-79页 |
一、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元素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积极意义 | 第76-77页 |
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元素在现代中国广告中的消极意义 | 第77-79页 |
结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