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语言景观研究--以杭州清河坊为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语言景观研究概述 | 第10-15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8页 |
第三节 研究价值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历史街区语言景观的内涵和价值考察 | 第21-26页 |
第一节 历史街区语言景观的内涵解读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历史街区语言景观的价值分析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清河坊语言景观“再历史化”的时间维度考察 | 第26-45页 |
第一节 汉字语码的历史显现 | 第26-35页 |
第二节 语言场域的历史构建 | 第35-41页 |
第三节 传统商号的历史沿袭 | 第41-45页 |
第四章 清河坊语言景观“再历史化”的空间维度考察 | 第45-58页 |
第一节 符号类型中的历史色彩 | 第45-49页 |
第二节 语码呈现方式中的历史延续 | 第49-52页 |
第三节 语码置放中的历史语境 | 第52-58页 |
第五章 清河坊语言景观的行为意图与外部效应考察 | 第58-70页 |
第一节 语言景观的行为意图考察 | 第58-62页 |
第二节 语言景观的外部经济性分析 | 第62-65页 |
第三节 语言景观的外部不经济性解读 | 第65-70页 |
第六章 清河坊历史街区语言景观的规制 | 第70-80页 |
第一节 合理规范标牌用语 | 第70-73页 |
第二节 避免标牌过度商业化 | 第73-77页 |
第三节 加大“再历史化”现象的延伸 | 第77-80页 |
结语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附录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