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长瓣马铃苣苔研究进展 | 第9页 |
·植物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第9-12页 |
·叶插方式与扦插繁殖 | 第9-10页 |
·外源激素与扦插繁殖 | 第10页 |
·基质与扦插繁殖 | 第10-11页 |
·扦插时间与扦插繁殖 | 第11-12页 |
·植物的耐阴性研究 | 第12-14页 |
·植物生长特性与耐阴性 | 第12-13页 |
·植物光合日变化与耐阴性 | 第13页 |
·植物叶绿素含量变化与耐阴性 | 第13-14页 |
·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 第14-17页 |
·植物生长特性与抗旱性 | 第14页 |
·植物生理水分变化与抗旱性 | 第14-15页 |
·植物细胞膜透性与抗旱性 | 第15页 |
·植物保护酶系统与抗旱性 | 第15-16页 |
·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与抗旱性 | 第16-17页 |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立题依据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野外调查和移栽技术研究 | 第19-24页 |
·长瓣马铃苣苔的形态特征 | 第19页 |
·野外生境调查 | 第19-21页 |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19页 |
·调查结果 | 第19-21页 |
·引种栽培 | 第21-22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移栽材料 | 第21页 |
·移栽方法 | 第21-22页 |
·常规管理措施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2页 |
·物候期观测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第24-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插床准备 | 第24页 |
·试验材料及处理 | 第24页 |
·实验设计 | 第24-25页 |
·不同叶插方式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24页 |
·不同外源激素及其浓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不同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25页 |
·不同季节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25页 |
·扦插和插后管理 | 第25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不同叶插方式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外源激素及其浓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26-29页 |
·不同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季节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29-3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0-34页 |
·不同叶插方式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30页 |
·不同外源激素及其浓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季节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32页 |
·环境因子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耐阴性研究 | 第34-39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34页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试验设计 | 第34页 |
·试验测定内容和方法 | 第34-35页 |
·生长状况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34页 |
·光合日变化的测定 | 第34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遮荫对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35页 |
·遮荫对观赏特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遮荫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遮荫对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抗旱性研究 | 第39-53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39页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试验设计 | 第39页 |
·试验测定内容和方法 | 第39-41页 |
·生长状况形态指标观测 | 第39页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保水力的测定 | 第40页 |
·植物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 第40页 |
·保护酶活性的测定 | 第40-41页 |
·酶液的提取 | 第40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40-41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41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测定 | 第41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2页 |
·干旱胁迫对植物形态特征变化的影响 | 第41-42页 |
·干旱胁迫对土壤相对含水量变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干旱胁迫对叶片保水力变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干旱胁迫对细胞膜透性变化的影响 | 第44页 |
·干旱胁迫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7页 |
·干旱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的影响 | 第44-45页 |
·干旱胁迫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影响 | 第45-46页 |
·干旱胁迫对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46-47页 |
·干旱胁迫对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47-52页 |
·干旱胁迫对初始荧光的影响 | 第48-49页 |
·干旱胁迫对最大荧光的影响 | 第49页 |
·干旱胁迫对可变荧光的影响 | 第49-50页 |
·干旱胁迫对光能转换效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干旱胁迫对PSⅡ潜在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附图 | 第62-64页 |
个人简介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