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5页 |
·问题提出 | 第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公共政策理论与妇女健康权概述 | 第15-21页 |
·公共政策理论概述 | 第15-16页 |
·公共政策概念 | 第15-16页 |
·公共政策的本质 | 第16页 |
·妇女健康的界定 | 第16-19页 |
·健康与健康权 | 第16-17页 |
·妇女的生命健康权的法律环境 | 第17-18页 |
·妇女健康发展的目标 | 第18-19页 |
·公共政策与妇女健康的关系 | 第19-21页 |
·政府是推动妇女健康发展的责任主体 | 第19-20页 |
·制定和完善公共政策是推动妇女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20-21页 |
第3章 云南省妇女健康现状和重难点领域取得的成就 | 第21-30页 |
·妇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 第21-22页 |
·妇女平均预期寿命提高 | 第22-23页 |
·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 第23页 |
·妇女健康意识逐步增强 | 第23-24页 |
·孕产期保健服务 | 第24-26页 |
·普及新法接生使孕产妇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 | 第24-25页 |
·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大幅下降,妇幼生命安全保障逐步提高 | 第25页 |
·结合新农合政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逐步实现免费 | 第25-26页 |
·艾滋病防治 | 第26-27页 |
·艾滋病防治覆盖面逐年扩大 | 第26页 |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取得成效 | 第26-27页 |
·妇女病防治 | 第27页 |
·实施"两病"防治工作,减轻了农村妇女的疾苦 | 第27页 |
·推广"两癌"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蔓延 | 第27页 |
·婚前保健服务 | 第27-30页 |
·强制婚检,保持高婚检率 | 第28页 |
·取消强制婚检,婚检率大幅下滑 | 第28页 |
·政府免费婚检,婚检措施初见成效 | 第28-30页 |
第4章 公共政策干预改善云南妇女健康状况 | 第30-42页 |
·云南省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 | 第30-33页 |
·云南省实施"防治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 第33-36页 |
·楚雄州实施"农村妇女妇科病检查"项目 | 第36-38页 |
·玉溪市澄江县实施"政府免费婚检"工作 | 第38-41页 |
·案例综合评价 | 第41-42页 |
第5章 云南妇女健康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42-55页 |
·经济发展滞后,妇女健康水平总体偏低 | 第42-43页 |
·政府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区域间妇女健康发展不平衡 | 第43-45页 |
·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影响妇女卫生事业的发展 | 第45-46页 |
·妇女保健经费缺乏导致卫生服务不足 | 第46-47页 |
·妇女保健工作体制不协调,影响妇女健康事业的发展 | 第47页 |
·孕产期保健服务可及性低 | 第47-49页 |
·流动人口带来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新问题 | 第47-49页 |
·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可及性低 | 第49页 |
·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 | 第49-51页 |
·婚检和孕期保健服务覆盖不全 | 第49-50页 |
·农村妇女孕期保健意识淡薄 | 第50页 |
·儿童失访影响母婴阻断效果 | 第50-51页 |
·计生政策对防治艾滋病工作的影响 | 第51页 |
·妇女病查治困难重重 | 第51-53页 |
·妇科基础保健需求大,受益人群少 | 第51-52页 |
·妇科病检查项目政策不配套 | 第52-53页 |
·市场化环境影响妇科病防治工作 | 第53页 |
·婚前保健处于较低水平 | 第53-55页 |
·免费婚检覆盖面小 | 第53-54页 |
·流动人口成为政策空白点 | 第54-55页 |
第6章 解决妇女健康问题的公共政策的国际经验 | 第55-59页 |
·芬兰解决妇女健康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 第55-56页 |
·斯里兰卡解决妇女健康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 第56页 |
·马来西亚解决妇女健康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 第56-57页 |
·政策措施综合评价 | 第57-59页 |
第7章 解决云南妇女健康领域重难点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 第59-65页 |
·加快云南妇女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 第59-60页 |
·明确政府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责任 | 第60-61页 |
·推行妇女基本保健服务政府买单 | 第60页 |
·改革妇幼卫生财政体制,减轻基层负担 | 第60-61页 |
·加强卫生网络建设,完善妇幼卫生体系 | 第61页 |
·加强基层三级卫生保健网络建设 | 第61页 |
·将计生服务纳入卫生保健系统管理 | 第61页 |
·延伸卫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体现政策的公平性 | 第61-62页 |
·加强流动人口卫生保障服务 | 第61-62页 |
·建立贫困孕产妇救助机制 | 第62页 |
·综合防治阻挡艾滋病的侵袭 | 第62-63页 |
·加大婚前和孕期保健服务,发挥阻挡艾滋病侵袭的屏障作用 | 第62-63页 |
·加强信息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63页 |
·完善计生措施,降低艾滋病性传播途径发生率 | 第63页 |
·推动妇科病检查纳入新农合和医保范围,回归妇幼保健服务公益性 | 第63-65页 |
·妇科病检查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 第63页 |
·从需求出发完善"两癌"检查项目 | 第63-64页 |
·综合治理妇女保健市场,坚持妇女保健服务的公益性方向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论文修改说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