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谢肇淛与晚明福建文学

内容提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绪论第7-14页
 一、研究现状第7-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谢肇淛生活时期的晚明社会和福建文坛第14-44页
 第一节:"前资本主义"时期的晚明第14-20页
  一、晚明——全球经济、文化的中心第15-17页
  二、明王朝与世界的交流——重农抑商基本国策的松动第17-20页
 第二节 社会秩序的剧烈变动第20-26页
  一、仕路的阻隔第20-22页
  二、商品经济的大发展第22-26页
 第三节 士人的精神危机第26-33页
  一、社会思想领域的多元第27-32页
  二、士人的精神危机第32-33页
 第四节 明代福建文坛与晚明"闽派"第33-44页
  一、明代文学中"闽派"的源流第34-41页
  二、谢肇淛振兴"闽派"的自主意识第41-44页
第二章 谢肇淛的人生道路及思想成长历程第44-74页
 第一节 家世渊源及其对谢肇淛的影响第45-50页
  一、显赫的远祖 辉煌的世家第45-48页
  二、当代的中兴第48-50页
 第二节 谢肇淛的人生经历第50-62页
  一、"将来必为名士"——少年时期第50-53页
  二、白眼傲公卿 坎坷中年路第53-60页
  三、老骥伏枥的晚年第60-62页
 第三节 晚明思潮与谢肇淛的人格及思想历程第62-74页
  —、晚明思潮与谢肇淛的哲学思想第62-66页
  二、三教合一的狗狗儒者第66-70页
  三、对李贽和公安三袁的不同价值取向第70-74页
第三章 谢肇淛的交游与结社第74-108页
 第一节 交游第74-98页
  一、与"二徐"、曹学佺等闽中诗人的交游第74-80页
  二、与王穉登、张献翼等吴中诗人的交游第80-85页
  三、与邢侗、于若瀛等山左诗人的交游第85-88页
  四、与李维桢、胡应麟等复古派诗人的交游第88-92页
  五、与焦竑、屠隆等性灵派诗人的交游第92-95页
  六、与公安派三袁、竟陵派钟惺等诗人的交游第95-98页
 第二节 结社第98-108页
  一、晚明闽人结社概说第98-101页
  二、谢肇淛参与的结社活动第101-108页
第四章 谢肇淛诗文创作考论第108-143页
 第一节 诗文创作与结集第108-121页
  一、创作概说第108-115页
  二、结集与刊刻第115-121页
 第二节 《小草斋集》论析第121-132页
  一、《小草斋集》内容分析第122-130页
  二、空灵、清新、自然的风格第130-132页
 第三节 《五杂俎》所记录的晚明士人的心态第132-143页
  一、"中央之国"自信心的松动及士人的怀疑和迷茫第133-134页
  二、对社会巨变的无奈叹息第134-137页
  三、对士风日下的无奈感伤第137-140页
  四、痛定思痛后的自解自慰第140-143页
第五章 谢肇淛的诗歌与小说理论第143-177页
 第一节 谢肇淛的诗歌理论第143-160页
  一、从《沧浪诗话》、《唐诗品汇》到《小草斋诗话》第143-148页
  二、主张悟、法与情的统一——兼论《小草斋诗话》第148-158页
  三、诗文理论对后世的影响第158-160页
 第二节 谢肇淛的小说理论第160-177页
  一、关于小说文体的新认识第160-163页
  二、关于小说虚构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新见解第163-170页
  三、小说理论对后世的影响第170-177页
第六章 谢肇淛著述在日本的流传与刊印第177-187页
 第一节 《小草斋诗话》在日本的流传与刊印第177-179页
 第二节 《五杂俎》、《麈馀》在日本的流传与刊印第179-181页
 第三节 《文海披沙》在日本的传播与刊印第181-187页
结语第187-189页
后记第189-191页
引用文献第191-204页
谢肇淛年谱第204-2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87-289页

论文共2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朝游文化视野中的山水诗研究
下一篇:唐诗丝绸物事及其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