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脉Ⅰ号温阳拆方对实验性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实验研究 | 第13-2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1.2 实验用品 | 第13-14页 |
1.2.1 实验用药及器械 | 第13-14页 |
1.2.2 实验用饲料 | 第1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4-15页 |
2.1 实验分组 | 第14页 |
2.2 造模方法 | 第14-15页 |
2.3 给药方法 | 第15页 |
2.3.1 喂养方法 | 第15页 |
2.3.2 给药剂量 | 第15页 |
2.3.3 喂药时长 | 第15页 |
3 样本采集 | 第15-16页 |
3.1 血液采集 | 第15页 |
3.1.1 采血方法 | 第15页 |
3.1.2 采血时间 | 第15页 |
3.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 第15-16页 |
3.2.1 检测时间 | 第15页 |
3.2.2 检测准备 | 第15-16页 |
3.3 组织学样本 | 第16页 |
3.3.1 取样时间 | 第16页 |
3.3.2 取样部位 | 第16页 |
3.3.3 样本处理 | 第16页 |
4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16页 |
4.1 血液指标 | 第16页 |
4.2 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 | 第16页 |
4.3 病理组织学指标 | 第16页 |
5 统计学处理 | 第16-17页 |
6 结果与分析 | 第17-26页 |
第二章 讨论 | 第26-48页 |
1 国内外医学对 ASO 的相关研究 | 第26-32页 |
1.1 祖国医学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 | 第26-30页 |
1.1.1 中医对于动脉硬化闭塞症疾病病名的认识 | 第26页 |
1.1.2 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因病机的中医研究 | 第26-27页 |
1.1.3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分型及治疗 | 第27-29页 |
1.1.4 专方专药 | 第29-30页 |
1.2 现代医学对ASO的研究 | 第30-32页 |
1.2.1 病因病机 | 第31页 |
1.2.2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与诊断标准 | 第31-32页 |
2 动物模型 | 第32-38页 |
2.1 模型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32-33页 |
2.2 模型制备 | 第33-38页 |
2.2.1 模型制备方法 | 第33-36页 |
2.2.2 中医证候模型 | 第36页 |
2.2.3 模型评价 | 第36-38页 |
2.2.4 反证法 | 第38页 |
3 实验方药 | 第38-42页 |
3.1 蠲脉Ⅰ号温阳拆方 | 第38-40页 |
3.2 蠲脉Ⅰ号全方 | 第40-41页 |
3.3 金匮肾气丸 | 第41-42页 |
4 ASO与血脂、钙离子及阳虚的相关性 | 第42-46页 |
4.1 ASO与血脂相关性 | 第42页 |
4.2 ASO与钙离子相关性 | 第42-44页 |
4.3 阳虚、阳虚体质、肾阳虚的相关研究 | 第44页 |
4.4 ASO与阳虚 | 第44-46页 |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缩略词表 | 第57-59页 |
综述 | 第59-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