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绪论 | 第14-20页 |
1.1 不同接受群体对路遥作品的接受情况 | 第14-17页 |
1.2 从“重路遥评”现象引发的对文学、对文学批评、对文学界的思考 | 第17-18页 |
1.3 大众媒介下的路遥接受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文学多重奏——精英接受 | 第20-39页 |
1.1 接受概况 | 第20-27页 |
1.2 冷观——作为文学 | 第27-39页 |
1.2.1 作家论——多维度的路遥“肖像画” | 第27-29页 |
1.2.2 作品论——内容与形式 | 第29-36页 |
1.2.3 比较论——穿梭于立体时空之中 | 第36-39页 |
第二章 文学与人生的共鸣——大众接受 | 第39-54页 |
2.1 接受概况 | 第39-42页 |
2.2 热读——作为人生 | 第42-54页 |
2.2.1 发现“黄金屋”——励志、苦难、历史 | 第44-48页 |
2.2.2 遗失的美好——真诚与希望 | 第48-51页 |
2.2.3 “异色的完形”——大众读者对作品的质疑与争议 | 第51-54页 |
第三章 文字与光影的合奏——影视改编 | 第54-68页 |
3.1 改编概况 | 第54页 |
3.2 同曲异奏 | 第54-68页 |
3.2.1 黄土地上的“西部片”——《人生》1984年的电影改编 | 第54-56页 |
3.2.2 陕北英雄传——《人生》2014年的电视剧改编 | 第56-60页 |
3.2.3 浓妆淡抹总相宜——《平凡的世界》1989年的电视剧改编 | 第60-61页 |
3.2.4 乡土风味的现代偶像剧——《平凡的世界》2015年的电视剧改编 | 第61-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