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支行对公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 第17-22页 |
2.1 信贷风险及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17页 |
2.2 信贷风险成因 | 第17-19页 |
2.2.1 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 第18页 |
2.2.2 信贷客户经营的影响 | 第18-19页 |
2.2.3 商业银行的主观原因 | 第19页 |
2.3 信贷风险识别方法 | 第19-20页 |
2.4 企业客户信贷风险评价 | 第20-22页 |
2.4.1 客户财务风险分析 | 第20-21页 |
2.4.2 客户非财务风险分析 | 第21-22页 |
第3章 A支行风险管理现状 | 第22-31页 |
3.1 A支行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3.1.1 A行发展情况 | 第22页 |
3.1.2 A支行战略转型背景 | 第22-23页 |
3.2 A支行的客户结构与不良贷款情况 | 第23-26页 |
3.2.1 A支行的客户结构 | 第23-25页 |
3.2.2 A支行的不良贷款情况 | 第25-26页 |
3.3 A支行对公业务风险管理流程 | 第26-29页 |
3.3.1 贷前走访调查 | 第26-27页 |
3.3.2 信用评级 | 第27-28页 |
3.3.3 授信用信审查 | 第28页 |
3.3.4 最终认定 | 第28页 |
3.3.5 跟踪调查 | 第28-29页 |
3.4 A支行对公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4.1 缺乏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 | 第29-30页 |
3.4.2 信用评级体系存在不足 | 第30页 |
3.4.3 贷后风险控制力度不足 | 第30-31页 |
第4章 A支行对公业务风险管理的改进方案 | 第31-42页 |
4.1 创造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 | 第31页 |
4.2 改进客户信用风险评价 | 第31-39页 |
4.2.1 进一步细分评分等级 | 第32-33页 |
4.2.2 加大定性指标的考核权重 | 第33-36页 |
4.2.3 规范财务指标计算 | 第36-38页 |
4.2.4 计算整体风险阈值 | 第38-39页 |
4.3 授信后客户违约风险跟踪 | 第39-42页 |
4.3.1 注意收集企业信息 | 第39页 |
4.3.2 成立专门贷后风险管理部门 | 第39页 |
4.3.3 构建违约风险评价模型 | 第39-41页 |
4.3.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第41页 |
4.3.5 灵活应用第三方平台信息 | 第41-42页 |
第5章 改进方案的保障措施 | 第42-45页 |
5.1 打造风险管理的文化环境 | 第42-43页 |
5.2 加强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 | 第43页 |
5.2.1 完善信用风险内控规制 | 第43页 |
5.2.2 健全信用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 第43页 |
5.3 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转移管理 | 第43-45页 |
5.3.1 信用风险销售 | 第43-44页 |
5.3.2 信用风险衍生品 | 第44页 |
5.3.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贷款证券化管理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