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 | 第10-14页 |
1.1 整体优先性理论 | 第10-12页 |
1.2 影响整体优先性的因素 | 第12-14页 |
1.2.1 复合刺激的性质 | 第12-13页 |
1.2.2 视觉系统对复合刺激的加工 | 第13-14页 |
1.2.3 其他因素 | 第14页 |
2. SNARC效应 | 第14-22页 |
2.1 SNARC效应的发现 | 第15页 |
2.2 对SNARC效应的理论解释 | 第15-18页 |
2.2.1 心理数字线 | 第15-16页 |
2.2.2 极性编码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双路径理论模型 | 第17-18页 |
2.2.4 计算理论模型 | 第18页 |
2.3 SNARC效应的特征 | 第18-20页 |
2.3.1 广泛性 | 第18-19页 |
2.3.2 动态性 | 第19-20页 |
2.4 SNARC效应产生的原因 | 第20-22页 |
2.4.1 SNARC效应产生于先天还是后天? | 第20-21页 |
2.4.2 SNARC效应由数量信息还是顺序信息产生? | 第21页 |
2.4.3 SNARC 效应的产生是否基于认知策略? | 第21-22页 |
3. 数字加工中的注意作用 | 第22-27页 |
3.1 数字加工与注意 | 第22-23页 |
3.1.1 数字表征的激活引起空间注意转移 | 第22-23页 |
3.1.2 不同注意条件下的数字加工 | 第23页 |
3.2 数字在不同空间排布下的加工 | 第23-27页 |
3.2.1 空间呈现方式对数字加工的影响 | 第24页 |
3.2.2 数字对空间任务的影响 | 第24页 |
3.2.3 数字空间效应的自动激活 | 第24-25页 |
3.2.4 关于整体-局部研究范式与SNARC效应的研究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研究构想与假设 | 第27-29页 |
1.问题提出 | 第27页 |
2.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3.研究意义 | 第28页 |
4.研究假设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29-47页 |
1.实验一整体和局部数字的SNARC效应研究 | 第29-43页 |
1.1 任务一整体数字的SNARC效应研究 | 第29-39页 |
1.1.1 被试 | 第29页 |
1.1.2 实验材料与装置 | 第29页 |
1.1.3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29-30页 |
1.1.4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1.1.5 实验结果 | 第31-39页 |
1.1.6 任务一结论 | 第39页 |
1.2 任务二局部数字的SNARC效应研究 | 第39-43页 |
1.2.1 被试 | 第39页 |
1.2.2 实验材料与装置 | 第39-40页 |
1.2.3 实验流程 | 第40-41页 |
1.2.4 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1.2.5 任务二结论 | 第42-43页 |
1.3 实验一结论 | 第43页 |
2.实验二大小数的注意指向研究 | 第43-47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43-47页 |
2.1.1 被试 | 第43页 |
2.1.2 实验材料与装置 | 第43-44页 |
2.1.3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44-45页 |
2.1.4 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2.1.5 实验二结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总讨论 | 第47-52页 |
1.整体数字和局部数字都出现了SNARC效应 | 第47-48页 |
2.SNARC效应的大小 | 第48-50页 |
3.整体-局部的一致性对数字加工的影响 | 第50页 |
4.数字引起的空间注意转移能够促进空间任务的完成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52-53页 |
1.研究结论 | 第52页 |
2.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