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7-11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转换层结构形式及特点 | 第7-9页 |
1.2.1 转换层的结构体系 | 第7页 |
1.2.2 转换层结构构件形式 | 第7-8页 |
1.2.3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问题及设计原则 | 第8-9页 |
1.3 高位转换的框支转换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9-10页 |
1.3.1 带高位转换的框支转换层结构设计的研究 | 第9-10页 |
1.4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研究目标、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结构抗震理论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11-20页 |
2.1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 | 第11-12页 |
2.1.1 结构抗震设计 | 第11-12页 |
2.2 现阶段我国抗震设计的方法 | 第12-17页 |
2.2.1 底部剪力法 | 第12-13页 |
2.2.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13-15页 |
2.2.3 时程分析法 | 第15-17页 |
2.3 计算软件介绍 | 第17-20页 |
2.3.1 SATWE程序简介 | 第17-18页 |
2.3.2 ETABS程序简介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不同转换形式的框支转换构件整体方案建立 | 第20-29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0-22页 |
3.2 结构有限元方案的建立 | 第22-28页 |
3.2.1 分析方案在pkpm中建立的方案 | 第22-23页 |
3.2.2 分析方案在ETABS中建立的方案 | 第23-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基于不同框支转换层结构的小震弹性对比分析 | 第29-61页 |
4.1 模态分析 | 第29-34页 |
4.1.2 模态分析方法 | 第30页 |
4.1.3 模态分析的结果 | 第30-34页 |
4.2 静力对比结果 | 第34-46页 |
4.2.1 位移比 | 第34-35页 |
4.2.2 剪重比 | 第35-37页 |
4.2.3 刚度比 | 第37-39页 |
4.2.4 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变形及楼层剪力对比 | 第39-46页 |
4.3 弹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比 | 第46-55页 |
4.3.1 选取的地震波 | 第46-47页 |
4.3.2 弹性时程法的计算结果 | 第47-55页 |
4.4 局部转换构件的内力分析及工程量对比分析 | 第55-60页 |
4.4.1 转换构件内力 | 第55-59页 |
4.4.1.1 弹性楼板假定 | 第55-57页 |
4.4.1.2 转换层相邻上下楼层的内力比较 | 第57-59页 |
4.4.2 转换层工程量比较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桁架式框支转换层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61-67页 |
5.1 Pushover方法介绍 | 第61-64页 |
5.1.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简介及目的 | 第61页 |
5.1.2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61页 |
5.1.3 侧向荷载作用下结构基底剪力-顶点侧移曲线图 | 第61-62页 |
5.1.4 能力谱法 | 第62-64页 |
5.2 性能点的计算结果 | 第64-65页 |
5.3 结构推覆沿算结果汇总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7-68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67页 |
6.2 本文不足及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