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开发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2 气相色谱硬件工作原理简介 | 第15-21页 |
2.1 色谱气路部分 | 第15-18页 |
2.2 色谱电路部分 | 第18-19页 |
2.3 一些基本术语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需求分析与建模 | 第21-30页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1-23页 |
3.2 建立用例模型 | 第23-28页 |
3.2.1 识别系统参与者 | 第23页 |
3.2.2 获取系统用例 | 第23-24页 |
3.2.3 系统活动图 | 第24-25页 |
3.2.4 绘制用例图 | 第25-28页 |
3.3 建立领域模型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核心模块类的设计 | 第30-41页 |
4.1 静态结构模型设计 | 第30-39页 |
4.1.1 寻找软件类对象 | 第30-31页 |
4.1.2 CRealData 类的设计 | 第31-33页 |
4.1.3 多个类之间的数据更新问题的设计 | 第33-35页 |
4.1.4 色谱控制操作设计 | 第35-37页 |
4.1.5 UI 层与领域层的分离设计 | 第37-39页 |
4.2 动态行为模型设计 | 第39-40页 |
4.2.1 色谱控制操作交互图 | 第39页 |
4.2.2 数据处理协作图 | 第39-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核心算法的实现 | 第41-55页 |
5.1 色谱峰的识别 | 第41-46页 |
5.1.1 分治算法思想 | 第42页 |
5.1.2 色谱峰点的识别 | 第42-45页 |
5.1.3 谷点的识别 | 第45-46页 |
5.1.4 进一步提高峰的识别率 | 第46页 |
5.1.5 一些特殊的峰处理 | 第46页 |
5.2 数据的压缩存储 | 第46-54页 |
5.2.1 建立曲线拟合算法的数学模型 | 第47-48页 |
5.2.2 使用Matlab 验证数学模型的可行性 | 第48-50页 |
5.2.3 在程序中实现曲线拟合 | 第50-54页 |
5.2.4 数据压缩比率 | 第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测试与验证 | 第55-63页 |
6.1 系统应用部署图 | 第55-56页 |
6.2 软件功能性及可用性测试 | 第56-60页 |
6.2.1 主界面功能 | 第56-57页 |
6.2.2 实时曲线监控功能 | 第57-58页 |
6.2.3 数据回放功能 | 第58页 |
6.2.4 气样标定检测报告 | 第58-60页 |
6.3 软件性能测试 | 第60页 |
6.4 现场应用 | 第60-6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63-64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73页 |
附录1:色谱峰识别算法实现代码 | 第67-70页 |
附录2:谱图拟合算法实现代码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