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图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TD-SCDMA技术特点 | 第10-15页 |
1.1.1 时分双工 | 第11-12页 |
1.1.2 智能天线 | 第12-13页 |
1.1.3 联合检测技术 | 第13页 |
1.1.4 三频点组网 | 第13-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3 领域发展动态 | 第17-19页 |
1.3.1 TD-SCDMA的发展 | 第17-18页 |
1.3.2 TD-SCDMA高速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3 总结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作者主要工作 | 第20页 |
1.6 论文组织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影响TD-SCDMA高速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22-29页 |
2.1 终端移动速度高 | 第22-23页 |
2.1.1 终端移动速度不断提高 | 第22页 |
2.1.2 终端移动速度对系统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 高速下的无线信道环境 | 第23-26页 |
2.2.1 无线信道和多径衰落 | 第23-25页 |
2.2.2 高速环境下无线信道的特点 | 第25-26页 |
2.3 车厢穿透损耗 | 第26-27页 |
2.3.1 车厢穿透损耗和小区覆盖范围的关系 | 第26-27页 |
2.4 多普勒效应 | 第27-29页 |
2.4.1 多普勒频移原理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高速场景TD-SCDMA网络规划方案 | 第29-61页 |
3.1 链路预算方法及其在高速环境下的影响 | 第29-45页 |
3.1.1 高速环境链路预算方法 | 第29-30页 |
3.1.2 车厢穿透损耗比较 | 第30-35页 |
3.1.3 传播模型校正 | 第35-39页 |
3.1.4 链路性能的验证 | 第39-44页 |
3.1.5 链路预算的修正 | 第44-45页 |
3.2 切换影响及其设计方案 | 第45-51页 |
3.2.1 切换区大小的理论分析 | 第45-47页 |
3.2.2 高速条件下切换演示 | 第47-49页 |
3.2.3 小区重选所需区域 | 第49-51页 |
3.3 站址/小区规划布局 | 第51-55页 |
3.3.1 基站到高速铁路的最小距离 | 第51-52页 |
3.3.2 小区最小覆盖半径 | 第52-54页 |
3.3.3 高速线路站间距计算 | 第54-55页 |
3.4 智能天线增益在高速下的影响 | 第55-58页 |
3.4.1 分析 | 第55-56页 |
3.4.2 测试方法 | 第56-57页 |
3.4.3 测试结果 | 第57-58页 |
3.5 公共信道波瓣宽度 | 第58-61页 |
3.5.1 小区个性化覆盖的新手段 | 第58页 |
3.5.2 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3.5.3 推荐设置 | 第60-61页 |
第四章 高速场景TD-SCDMA网络优化方案 | 第61-81页 |
4.1 基站物理核查 | 第61-69页 |
4.1.1 扇区天线错接 | 第61-64页 |
4.1.2 GPS时钟故障 | 第64-65页 |
4.1.3 邻区配置错误 | 第65-69页 |
4.2 覆盖优化方案 | 第69-74页 |
4.2.1 单小区覆盖性能 | 第69-71页 |
4.2.2 信道功率配置优化 | 第71-72页 |
4.2.3 天线角度调整 | 第72-74页 |
4.3 业务性能优化 | 第74-80页 |
4.3.1 接入参数优化 | 第75-76页 |
4.3.2 小区重选参数优化 | 第76-79页 |
4.3.3 切换参数优化 | 第79-80页 |
4.4 邻区关系配置优化 | 第80-81页 |
4.4.1 邻区缺漏 | 第80页 |
4.4.2 邻区冗余 | 第80-81页 |
第五章 高速场景TD-SCDMA设备优化方案 | 第81-83页 |
5.1 多普勒频偏校正算法 | 第81页 |
5.1.1 多普勒频移对无线性能的影响 | 第81页 |
5.1.2 对应方法和措施 | 第81页 |
5.2 逻辑小区合并方案 | 第81-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3-90页 |
6.1 影响TD-SCDMA在高速场景下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83页 |
6.2 网络规划结论与建议 | 第83-87页 |
6.3 网络优化结论与建议 | 第87-89页 |
6.4 设备优化结论与建议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